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南通书法家论文首次入选《中国书法全集

※发布时间:2018-11-13 17:44: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您的论文入选了《中国书法全集》,麻烦请将您的卡号、通讯地址告之,我们把稿费和样书转给您。”魏武最初接到电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骗子!

  挂断电话,魏武又有些疑惑,叫儿子魏晋通过互联网查找来电号码的真实性。没曾想,号码果真出自《中国书法全集》的责任编辑刘智先。

  多年来,魏武一直热衷搜集《中国书法全集》,但凡出了新卷他总是第一时间买回家珍藏。根据来电,在2018年6月最新出版的一卷中,魏武发现自己的论文《冒襄与明末清初书法家交游考》赫然在列,且为主打论文,不甚惊喜。

  《中国书法全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1990年立项,是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其学术团体的主要由当时我国的著名学者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学术精英组成的:主编刘正成,著名学者冯其庸、季羡林、顾廷龙、裘锡圭、沙孟海、刘九庵、徐复、任继愈、金维诺等,还有当今活跃于书论界的精英沈鹏、丛文俊、朱关田、黄惇、周俊杰、王镛、华人德、周积寅等,是中国书术性最高的丛书。

  规模空前巨大、体例极度完善的《中国书法全集》,是经过深入研究,有时代高度的汇总,学术性非常强。每一分卷中既有作品,又有评传、考释,还有作者的生平事迹年表,甚至还附有书家的行迹地图等。其编撰与出版,一位女士的推油经历填补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空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纠正了典籍中存在的错误。

  “《中国书法全集》这部百卷本的书,概括起来讲是“体大思精”。它包罗了与书法有关的万象,考虑得非常周到。从有文字开始一直到我们今天已故的代表性书家,上下不止五千年!可谓是把中华民族的以书法的形成集中地体现了起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已故学者冯其庸曾说,“另一方面,它又可谓是集碑学与帖学的大成,将碑与帖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而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发展;在全集的体例上,编撰者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各分卷前面的评传、考释年谱等,虽然属于史学与文学范围内的事情,但绝大多数写得很下功夫,非常到位。”

  魏武认为,《中国书法全集》作为中国书法的集成,它实际上还起到了一部分书法通史的作用。将来如果将各分卷中的文字部分抽出来出一本书,就是一本比较详细与完整的中国书法通史。另外,我们从各分卷中,既可以或应该可以见到中国文字的演变与进化规律,又可以窥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迄今为止,《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74多卷,距离百卷的《中国书法全集》完全编辑出版已经指日可待。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副贡,授台州推官,后史可法荐为监军,又特用为司李,皆不就。他宁做树上的“巢民”,不做地下的,虽未出征抗清,却屡屡解囊救助抗清志士。明亡后隐居不仕,在如皋城东筑水绘园,交四方名士,唱和诗文,书画,极一时之盛。

  在中国明清文学史上,一代风流才子冒襄的一部万余言的《影梅庵忆语》,成为三百年来爱情散文的经典。这部名著是冒襄为自己的爱姬、过去曾是秦淮名妓的董小宛所写的一篇悼亡的文章,开创了一种类似于今天的自叙传式的散文形式,可说是这类文字的开山鼻祖。同时,冒襄又精于书法,尤工行草,是清初著名的遗民书法家,特别是他与当时书法家的交游史,构造出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状况。

  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以他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丰富的传奇色彩为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而对他的书法却一直未有系统的论述。魏武《冒襄与明末清初书法家交游考》一文试以大量的史料,并通过挖掘、考证,对冒襄其人其书及其与当时18位书法家的交游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从中使我们能够理清书法家之间的连带关系,重新思考书法的时代性和地方特色这一问题。并以冒襄这一风流才子为视点,进一步了解明末清初整个的社会文化现象,切实总结书法家们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个性,对深入研究明清书法史有所帮助。

  全文16000余字,前后的准备工作魏武进行了两年,“其中很多学者书法家只知其人,却无确切资料可供论述,我只能从一些微末的诗文中寻找线索。除文中较为详细介绍到的18人外,论文结尾处还提到了好多明末清初的书法家,但无法具体细写。”

  《冒襄与明末清初书法家交游考》当时在全国第五届书学研讨会获三等,是南通书学理论第一个在全国获的。此文后收录于魏武专著《南通书法一千年》。

  此次,魏武论文《冒襄与明末清初书法家交游考》收录入《中国书法全集》,也是南通第一篇收入《中国书法全集》的长篇考据论文。

  魏武,1959年生,南通市人。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副。书法创作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江苏书法晋京展”。获“江苏省青年书画展览”二等、“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银、“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银等。

  在书论方面,魏武卓有建树。在国家核心刊物《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美术报》《书法导报》《西泠艺丛》等均有论文或作品发表。编著《张謇书法选》两种。著《南通书法一千年》《魏武书法作品集》《魏武书历代名家咏南通诗》等。

  魏武曾在南通市图书馆古籍部工作了20年,见识到大量的典籍、碑帖。他躲在的书库里痛快淋漓地阅读学习,并拥有了专业的古籍修复技术,掌握着南通文史的第一手资料,又都成为了他书法艺术更进一层的良好助力。

  也是在图书馆工作期间,魏武先后完成了多种书论课题:《冒襄书法研究》(全国获)《张謇书法研究》《金沧江书法研究》《南通书法史研究》等。出版了《南通书法一千年》,此书成为非常重要的南通书论著作。

  冒襄处于明末社会矛盾和日益加剧、清军南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明江山摇摇欲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冒襄自然失落、困惑,不能施展才华。他只有在此期间除了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广览经史子集外,便又游历四方山水,造访名贤雅士,常与当时知名书法家们赋诗为文,技艺。他于康熙十二年(1673)始刻直至暮年才告成的《同人集》十二卷,为今天研究冒襄与当时书坛名人的交游,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人,万历十六年进士。精书画,少时临摹真迹,至忘寝食。行楷之妙,跨绝一代。著有《画禅室随笔》等。

  倪云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天启进士,浙江上虞人。诗文书画皆精。崇祯初魏忠贤遗党东林,倪云璐言辞严正,足以达其人品。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律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大学士,入礼部尚书。其高爽博学,工诗书画,行草二王,正书出钟繇,时与董其昌并称。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书画奇古,真草隶书自成一家。黄道周围崇祯重臣,东林首领,后抗清被俘而死。他是明后期的一代书法巨匠,也曾提出“心正笔正”的书法观点,将上的和人生道中的喜怒哀乐融入书法作品中。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又号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亦善书画,著有《牧斋诗文集》。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又号陶庵、缄斋,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开封人,后移居南京,崇祯进士,官御史。工古文词,善书,亦能分隶,精鉴赏,家有“赖古堂”,藏金石书画极富。著有《赖古堂诗抄》《读画录》等。

  恽寿平(1633—1690),字正叔,号南田,江苏常州人。因家贫困,不应科举,以卖画为生计。画工山水,花卉自成一格,有“恽派”之称,为“清六家”之一,著有《瓯香馆集》。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又号梅壑、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流寓江苏扬州。明诸生,明亡弃举子业,专事书画,家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遂精鉴别。

  孔尚任(1648—1708),字聘之、季重,号东塘、岸堂、岸舫,又号云亭山人,孔子64代孙。为清代著名戏曲家,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名剧《桃花扇》。

  程邃(1605—1691),字穆倩,号垢,江东布衣,安徽人。他是明代秀才,明亡后重气节,不愿出仕清廷,遂移居扬州,达40余年。程邃博学,工诗文,善书画,精金石篆刻,家藏历代碑本及秦汉印章、名画法书甚富,名重当时。

  王士祯(1634—1711),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刑部尚书。著有《池北偶谈》《感旧集》等。他博学好古,能鉴别,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匠。书法高秀似晋人,行草二王,真书出钟繇,亦能自出胸臆,名重书坛。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崇祯进士,江苏太仓人,官至少詹事。能诗文,善书画,书赵子昂,山水得元人法。著有《梅村诗线),安徽和县人,以布衣隐居鹰阿山中,工书画,山水得元人法。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早年和冒襄、陈贞慧、侯方域参加“复社”活动,遂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作为遗民书画家的代表,方以智摆脱传统,摆脱派别的,才为中国书画史存正气、衍正传。

  王思任(1576—1646),字季重,号遂东,浙江山阴人。明万历十三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其诗书与董其昌、陈继儒齐名,有《奕律》《百家论抄》行世。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上海松江人。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苏、米、与同郡董其昌齐名,兼能绘画。著作颇富,有《皇明书画史》《眉公秘笈》《书画金汤》等。

  宋曹(1620—1701),字彬臣,号射陵,又号耕海潜夫,江苏盐城人。书法出入颜、米,气势开张,雄浑遒劲,清杨宾《大瓢偶笔》称之为“江北之杰”。宋曹曾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著《书法约言》。

  邵潜(1581—1665),字潜夫,号五岳外臣,江苏南通人。工诗善文,于周、秦、两汉书无所不学,善八分书,最工篆刻,著有《皇明印史》等。

  冒襄与明末清初交游的著名书法家还有尤侗、方亨咸、萧云从、米万钟、王时敏、王石谷等人,我们由此看出冒襄在清初书坛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通过冒襄的交游史,梳理冒襄与其他书法家的相互交往以及连带关系,了解这一时期整体的社会文化,懂得书法家们所处时代身世的相似和在心灵、艺术追求上的契合,重新思考书法的时代风格和个性特征,这对深入探索明末清初书法家各自的特点并进一步朝着书法艺术的哲方向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