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媒介地理学视阈下国家形象构建国际策略及“说辞”【2】

※发布时间:2017-11-14 4:13:0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随着媒介在地理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以及媒介与地理的日益交融,使得媒介地理学这个源于交叉学科领域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对地理和民族的想象和认知,都是依赖不同形式媒介的描述。因此,“媒介地理学不仅强调人文地理对媒介的形塑作用,更重视地理样本在媒介中的呈现。” 对媒介地理的关注,始于社会地理学的分支——文化地理学,而媒介在文化地理学中的作用绝不可轻视,因为地理中的种种构成要素,如房屋、道、自然风景、文化古迹等等,通过现代媒介能够使其意义更加完全地展现;另一方面,从广义层面来看,这些地理要素本身即为特定文化的媒介。因此,在媒介地理学视阈下来观照由传媒构筑的文化地理空间,是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国国家形象片》等宣传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形态,在与地理的互动中使得媒介地理学的多重意义呈现。

  “景观(landscape)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源于德文Landschaft,指的是不同时期地球形态的集合。景观作为科学名词最早是19世纪初由著名地理学家洪堡德(A. Von Humboldt)引入地理学的。他提出将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为人类文化景观的问题。” 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景观既有自然的、物质的形式和形态,又可以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而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就是以影视这种艺术方式来呈现实实在在的中国国家“地理景观”。《角度篇》走遍全国各地取景,通过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如京剧、中医、长城、兵马俑等文化意义上的地理景观,以及自然天成的大好河山,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风光旖旎的海角天涯、连绵不绝的东北大兴安岭和巍峨壮阔的雪域青藏高原等800多个自然意义上的地理景观画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的文化与风貌。《人物篇》中章子怡、吴宇森、、袁隆平、马云、姚明、郎平等知名人物的极具名人效应的宣传,加上《角度篇》中特别推出59人中4位“中国”的普通百姓代表的朴实形象,附加于自然和文化层面的地理景观上诠释友好热情的实体人类活动形态。

  媒介地理学认为,“我们所有的地理观念,更多地是媒介帮助我们建构起来的一个‘虚拟的实体’和‘想象的共同体’。大众媒介作为这种‘想象’的中介,它提供了一种共同阅读的 ‘仪式’与过程,使千百万陌生人形成同为一族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想象的地理’。” “地理景观”的指涉,并不只简单地对应实体的地理图景,而是传递出更为活跃的信息,人们会从中选择和重组地理景观中的文化、、等层面。所以,在《中国国家形象片》中,除了展现的实体“地理景观”能够吸引国外受众的视线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不同的实体“地理景观”所建构起来的文化、、地理等愿景。

  美国分析学家埃里克松将“认同”解释为“个体在心理上与社会上的归属、情感的内在依附、态度倾向以及行为方式等,并依靠参照团体的特质将其内化以形成对人格的长久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在跨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中国国家形象片》展示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和争取海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国家形象片》首先向诠释了中国文化尊重“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愿景,使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地理景观理想国”。 “和而不同”,这既是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文化策略,也是其文化,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中国形象片世界的终极目标之一。《角度篇》中,一名外国女留学生在片中说道:“在我心中,中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诚然,世界文化都需要彼此尊重、交流、包容与共享,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增加信任,减少猜疑和。一旦一国的文化成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所认同的价值准则,便很容易增强这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吸引力。近年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以及非洲等地区开展大量有益的文化交流实践,这表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业已实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愿景。中国愿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

  其二,《中国国家形象片》展示了中华文化向全球输出的方式逐步多元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积淀孕育出的华夏文明对周边邻邦的影响深远。《角度篇》中一名女青年这样称赞中国:“它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国家。”历史上“东亚朝贡体系”说明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对周边民族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近十年来,“文化年”成为我国公共外交的新创意,中美文化年、中法文化年、文化年等纷纷成为境外各大争相报道的热门媒介事件。此外,“截止2010年,世界上已有96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教授学生300多万人。” 这不仅增进了人民对中国文化以及汉语的理解与喜爱,也增强了中外文化尤其是显然相异的两种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和沟通的有效渠道。

  《中国国家形象片》的取材并不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倾向,这就使得此类以国家名义进行形象宣传的跨文化带有边缘性和性,也往往会影射出时代的背景和倾向。因此,对《中国国家形象片》构建“地理”愿景的策略分析,与片中所呈现的“文化地理”愿景同样值得关注。

  《角度篇》中四位少数民族青年在全球观众面前作了简短的介绍,他们是分别来自延边的朝鲜族、海南的黎族、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与自治区的鄂伦春族的少数民族代表。从地理学上看,这四个代表人物所在的地区是中国东、南、西、北的地理国界线。中国幅员辽阔,有些民族地理之间遥遥相隔数千公里,然而经过几千年融合,五十六个民族早就融为“一家亲”。尤其是中国领导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贯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更是把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其乐融融。本片段不仅仅向国外观众展示了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实体地理景观,更在于能够通过这些片段增加对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发展状况的了解,使国外知晓近几年来中国边疆的与少数敌对绝非主流,安定团结才是中国目前发展前进的主流方向。归根结底,这一场景的目的就在于将国际导向符合事实的客观、公平、方向,以展示、与法制的国家形象。

  而在《角度篇》第五部分《而有秩序》中公布数据:中国拥有7. 8亿互联网用户。对此,片中一女青年指出:“网民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中国网民的数量持续飙升,他们不仅通过互联网聊天会话、娱乐消遣,同时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发表各自独到的见解,在很大程度上牵引着国内主流的导向。通过截取这些片段进行对播,使境外了解到中国社会早已进入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从不同的立场对相同的事务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畅所欲言。《中国国家形象片》向世界展示中国正在法制与的进程中奋力迈进,传递着今日中国、与的“地理景观”。

  “人们总是根据特定地方的特定人群,进行有关‘善’与‘恶’、‘对’与‘错’、‘’与‘非’等假设与论证,来试图建立日常的地理形势。日益兴盛的地理学便探讨了可以进行解读的空间关系与模式。” 不同的地理空间具有独特标准的约束。而且,在个人身份定位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相对的影响因素。“在当前碎片化的地理空间中,对的地形图的充分认识,将有助于人们对他人进行定位与评价。”

  《中国国家形象片》中提到古代中国名著《孟子》中带有循环经济思想的言论——“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意在告之全世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业已开始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并深刻理解当代发展需要与后代发展需要之间必须可持续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观念。中国和人民整体互动、不偏不倚、平衡循环的发展线,正展现给一个风光旖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且立场坚定的中国国家形象,堪称建构“地理”愿景过程中的奇葩。

  武直10亮相郭晶晶被疑有孕东北暴雪女代表携婴儿参会卫视跨年争鸟叔何韵诗出柜马拉松增日本籍电商被指先提价再打折上海发电动车牌照杜德伟娶26岁娇妻费德勒复仇穆雷张惠妹暴肥寻人阿内尔卡与申花解约美中情局长小三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