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

※发布时间:2019-8-3 23:47: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陈廷敬后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文化的传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因此,在初中这个重要的阶段,语文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常常涉及传统文化。古诗、古文、成语典故、文学名著等作为中考必考的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和方法不对的话,非但不能起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一些教师“应试教育”的,只对考试要考的部分做出解释,课堂讲授的也都是生硬的知识和机械化的解题方法,而不对一些深层次的、能引起共鸣的东西做出拓展,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晦涩和枯燥,从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般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关注,更不会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传统文化。一些教师有传统文化的意识,可惜用错了方法,如举办一些流于形式的活动,甚至还有“作业”,这更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就需要教师改变一些,创新一些方法。

  要想真正有效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明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语文教师要先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给学生们传递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同时,教师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和温、良、恭、俭、让、忠、孝、仁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给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德。可以说,如果教师自己不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是无法把同样的心情传达给学生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并对传统文化持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如果教师发自喜爱传统文化,学生就会学活动中体会到这一点,也会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喜爱之情。

  渗透传统文化最适合也最顺理成章的立足点莫过于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由国内一线教师、学者、专家参与编辑,收录了精心挑选的名家诗词、古文、成语等,这些内容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水平,更能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人的和品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能脱离教材这个基本材料,要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同时做出对学生有益的拓展。

  第一,要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要文章的作者、背景、背后的故事等,适当地拓展一些比较有趣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配上相应的音乐、视频、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第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节目、,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给学生详细介绍一下推荐的东西。有些东生听教师讲授总会隔着一层纱,而靠自己去看、去听、去感受,则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当前有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书籍,教师可以为学生整理出一份推荐书单,并简单介绍一下书籍,使感兴趣的同学挑出适合自己的书。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联合班主任甚至学校开展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如五分钟小、传统文化系列视频欣赏、“飞花令”比赛、学写毛笔字、历史剧角色扮演等,并以书籍、笔墨纸砚等为品。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也大有裨益。第三,深入剖析诗词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内核,并联系现实生活。教材上很多文章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毛笔字、飞花令、酒令等活动背后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和举办活动时不能本末倒置、流于形式,一定要把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看,共同探讨这些文化和对于现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过零丁洋》的爱国,《鱼我所欲也》中的人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负担也必须担负起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语文教师也责无旁贷,要树立正确的,运用正确的方法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主动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作者:江苏高邮外国语学校? 赵桂珠?)

  财成国际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