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首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召开 百位学者如何“以史为镜”?

※发布时间:2020-1-7 4:28: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你当年毕业论文答辩的情景,我至今还印象深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在电梯里转过身,对一位中年学者说。“现在,我的头发都快掉没了!”中年学者说完,笑了起来。

  这是12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看到的一幕。对话中这位曾经的学生,如今已是高校历史学院院长。而当年的老师,依然坚守在史学研究一线。

  当天,位于奥运地标鸟巢附近,还未满“周岁”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迎来一次高规格史学盛会——首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虽已是零度天气,但近百位来自北大、、复旦、南开等4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从约20个省份赶到,最远的包括、云南等地。而在早高峰极为拥堵的周一,早上9点便已落坐于研究院6楼的鼎堂厅。

  论坛现场,类似上文提到的“学生辈”与“老师辈”同台研讨并不鲜见。在台和前排就座的,多是满头银发或头发花白的。比如,开幕式环节,89岁的中国近代史、中史研究专家、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金冲及和这个月刚迎来82岁生日的史学家、北师大教授瞿林东相继登台。而在开幕式后的合影环节,同在本月度过74岁生日的学术大家、复旦教授葛剑雄,相对金先生瞿先生,几乎成了年轻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未来。”这是习总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的段落。

  贺信中,总还期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线日也作为会议主题,成为讨论的重点。

  2019年1月,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讲好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而关于愿景,有着这样的表达——建设成全国中国历史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机构。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高翔认为,习总致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贺信,为新时代中国历史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他坦言中国史学如不讲“中国话”,就不可能有、有特色。没有特色的学问,就不会与其他国家学界平等对话。他还表示,中国史学如不面向现实、不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躲进小楼成一统”,林雪 普通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样的学问是不可取的。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应充分发挥统筹指导全国史学研究功能,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学创新体系,推出深刻体现中国立场、中国、中国水平的优秀史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两天论坛期间,多位学者以“提问式”标题道出思考,如北大教授朱孝远的《如何在史学史谱系文明史范式研究中突显中国特色》。中山大学副教授程的《今天我们需要何种世界观——论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全球化”转向》。

  相对“宏大叙事”,也有“由微见著”,如南京师大教授潘晟的《人人有其历史的时代》,江苏师大教授王亚民的《知县陈盛韶对海疆乡村的治理与探索》。

  而一些涉及中国的国际史学课题,也有学者倾注心力。比如,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以其工作的城市为地理背景,思考《从〈日寇在南京的大〉开始的知识考古》,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副院长罗群以21世纪以来为时间背景,探讨“中国西南边疆史研究中的经验与陷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