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高中生写论文合适吗?

※发布时间:2021-3-9 1:18:0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日,有消息称,多所知名中学高中生涉嫌论文抄袭,并被怀疑与高校自主招生规则有关。因此,不少人质疑,高中生缺乏相关的学术训练,尝试写论文可以,但要写出符合学术规则的论文则不太可能,那些涉及高精尖领域的学术论文,显然并非高中生所能驾驭。这也并非基础教育要做的事情。

  高中生论文造假的新闻出现后,不少人认为,让高中生写论文,甚至成为自主招生的评价标准之一,从根本上是不合理的,因为高中生没有受过相关的训练,没有足够的水平写出专业的论文。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有些过于极端了。

  实际上,自主招生关注的是有学科竞赛、学术潜能的学生,在中学参加学术研究活动的学生,确实比较少,但并非没有。如果有某个学生在中学期间确实参加了某项科学研究,并且撰写了学术论文,那当然是值得赞赏的,也会在自主招生中受到关注。

  当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写论文,可能只有万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五的学生有这个能力,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把高中生写论文当做一种个别现象去看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不能当做普遍现象,那样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在国外大学中,因为它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而且也都是自主招生,因此把学生论文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美国的一些名校,在招生时,大概有六项评价标准,包括统一考试的成绩、中学成绩、相关特长方面老师的推荐如体育老师的推荐、还有老师的推荐信和学生个人的一些成就等,这其中就包括竞赛中金木水火土查询表获得名次、发表论文等,此外,学生的教育背景、家庭因素等也可能成为评价因素之一。

  事实上,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生,写论文的并不少见,甚至他们的寒暑假作业,可能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写一篇相关的论文。不同在于,这个论文未必非要发表才会纳入评价之中,比如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论文,但没有发表,他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同样可以提交,考核的老师会阅读他的论文,看看他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的要求,也看看学生是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确实有一定的价值,也会得到认可。

  所以,高中生能不能写论文其实不是问题,从个体来说,能写也好,不能写也好,其实都可以。因为它是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环,没有论文,在其他方面有特长、有建树也完全没问题。

  为什么高中生论文在我们这里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呢?其实还是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的原因,当它成为学生评价中的加分项,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论文作弊、论文买卖等这些不好的现象。

  这是否意味着,不能把论文加入评价体系之中呢?当然也并非如此。假如有学生确实参加了科学研究,也确实撰写了一定水准的论文,那么他在相关专业中,显然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完全忽视这一点,显然也不太合适。

  合适的做法,还是要严格审查。首先,不以发表与否、发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认真阅读学生论文,全面考核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认识,也就是说,要考察的不是有没有发表论文,而是学生真实的水平。其次,严格把关,学生提交的论文,也应该经过相关的筛查,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原创性,同时对论文本身的质量加以合理的评价。

  如果能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论文审核体系,配合多元的评价体系,我想,论文作弊也好、论文买卖也好,就不可能再有市场,因为作弊没有意义,买卖的论文也不可能通过审核。那样的话,不但能通过论文发现更加适合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能够鼓励学生,真正建立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研究的习惯和能力。

  怎样才是一篇合格的论文,这个恐怕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不是符合论文的格式,有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附录等,就是论文。一般情况下,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至少要对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现,并且有足够的材料、实验等组成链,证明自己的发现。

  当然,也有些新的领域,可能没有太多前人的研究,比如网络中的某个新现象,以前没有,当然也就没什么人研究过,这时候也可以有自己的发现,也就不必去罗列前人。

  所以,判断一篇文章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同样也常专业的工作。写论文自然也常专业的工作。

  相对的,有些文章和专业领域离得非常近,但可能只是对某个专业的一些感想,那样的文章是不能当做学术论文的。

  自主招生中,把论文发表列入评价体系之中,到底考的是什么?如果考核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果考核的是学生对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研究的深度、甚至是在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能力,我觉得没有必要。

  一般来说,高中教育是基础知识的教育,学习的是语文、英语、数理化这些学科中的基础,从他们的知识积累看,一般情况下,都没有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可能需要大量的实验,这就要专业的设备、仪器等,专业性非常强,成本也非常高,一般的学生,要想参与这样的研究,并且有自己的发现、,可能性非常小。

  育的规律上看,高中生做这样的研究,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事实上,中小学包括本科教育,一般都是通识教育。事实上,即便是进入了大学,本科生每学年都要写学年论文,但这些学年论文,其实也都常的,是学生在学习怎样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产物。直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才能算是接近学术论文。

  真正的学术论文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呢?从硕士生、博士生开始,如果说中小学教育、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那么硕士、博士教育就是真正专业性教育,它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研究型的人才,他们写学术论文,理所当然,实际上,也只有到了这个阶段,多数学生才开始有了写作学术论文的能力。

  当然,这都是普遍的情况。不可否认,一定会有学生在本科甚至中学时期,就有能力、有机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一些社会学科的研究,可能对研究条件的要求没那么高,多读一些书、多看看相关的论文、多做一些田野调查,也可能有自己的发现,也可能写出有一定水准的学术论文。但这样的情况,毕竟是个例,是极少数。他们的这些经历、资历,完全可以为他们在未来考大学的时候,成为加分项,这没问题。但如果把论文变成固定的评价标准之一,那就非常麻烦。

  尤其是把论文和发表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我认为,即便有个别高中生有这样的能力,也不一定非要发表论文才行,他自己写了论文,教给考核的老师,老师去看、去评价,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考察的是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发表与否并不重要。

  上中学的时候,刚刚学习电磁力,老师教我们用双手测定电磁力的方法,回家后反复琢磨,发现手势和磁极之间有着莫名的关系,以为自己有了惊天的发现,因此秘而不宣,只等有一天向世界公布,一鸣惊人。没想到一鸣惊人的机会没等到,却等到老师讲电磁力三大定则,原来那只是最基础的三个现象之一,还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安培定则。

  其实,不论是自然科学也好,还是社会学科也好,学术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建立在无数前人的努力之上。尤其在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致的今天,更是如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真正迈向新的世界。

  巨人的肩膀,其实就是前人的,文明的积淀。没有爬上巨人的肩膀,奢谈创新、发现是没有意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只是攀登巨人肩膀的开始,远不到发现新世界的时候。而且,即便是等到大学毕业,大部分人仍旧要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过普通人的生活,真正投身学术研究的少之又少。

  所以,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与其去琢磨怎样写一篇高深的、站在学术前沿的论文,还不如踏踏实实学习前人的智慧,接收文明的,让自己攀登巨人肩膀的脚步一点,或许,这才会让自己的中学生活更有意义吧。

  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作为根本任务。戳进来,获取更多知识点,与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努力奋斗!

  他曾7次站在上海之巅,“睡过上海中心”,他在最高处记录着这座大都市的发展变迁。他是余儒文,他用影像讲述故事。

  交往4年,收获53张证书、近10万元学金,双双保送复旦大学研究生,这样的学霸情侣,他们的世界是怎样呢?

  

关键词:高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