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文章内容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18-3-30 0:50: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自然、自然。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以自然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两个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第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把世界视为自然—人—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蕴含相联、包容共生,平衡相安、和谐共融,平等相宜、价值共享,永续相生、真善美圣的生态文化思想,生态系统的有机创造性和内在联系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对于我们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我国生态哲学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推进于21世纪,已经初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生态哲学体系。党的以来,伴随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取得显著成绩与进展。

  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我国学者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体系建设,不仅系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哲学思想,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发展如生态马克思主义等进行研究,翻译出版了一大批生态马克思主义著作。生态哲学研究者还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研究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阐述其对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国外生态哲学研究。近些年,翻译出版了一批生态哲学著作,典型的有《绿色经典文库》《哲学译丛》等。注重引进和评介生态哲学思想,如美国学者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和挪威学者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等。反思和某些哲学家以及哲学传统中不利于生态的现代性思想,如笛卡尔的机械论、主体性哲学等。在译介伦理学著作的基础上,组织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等的大讨论,学界反响强烈。

  挖掘我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我国学者系统梳理和解读传统、哲学思想,提炼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并对其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淮南子、嵇康、张载等的生态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梳理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阐明其对生态与治理的当今价值,努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当前,我国生态哲学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还不多,尤其是在形成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夯实学科理论基础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尚未形成。对于什么是生态哲学,目前学术界给出的定义多种多样,而能被大家的定义还没有确立。这就导致生态哲学难以找到准确的学科定位,也难以清晰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进而以系统、统一的视角展开研究,形成跨学科研究共同体。事实上,生态哲学研究需要对原有哲学进行反思、乃至,树立新的有利于生态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体论、认识论、方、价值论和实践论。这是哲学史上的一次范式转变,对于原先从事哲学二级学科研究的研究者尤其是资深研究者来说并非易事。这种范式转变甚至会造成原有哲学二级学科与相应生态哲学之间的断裂,造成资深哲学研究者与生态哲学研究者之间的隔阂。同时应看到,由于受知识结构和研究兴趣等,各小部类生态哲学研究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这也是阻碍综合生态哲学和跨学科研究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科理论基础还不够扎实。生态哲学是一种新范式哲学,需要进行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的转换。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要态哲学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生态哲学进行反思、和扬弃,对新提出的生态哲学研究范式、概念和理论进行辨析和论证。这既需要实证主义的科学思维,也需要思辨论证的分析哲学思维。而我国生态哲学研究者在这两方面大都存在短板,导致对许多重要概念如自然、生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等缺少深入细致的辨析,对一些重要研究范式基础如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生态中心主义、主客二分还是主客同理、自然高于人工还是人工高于自然等缺少深刻全面的论证。

  指导生态文明建设还不够有力。生态哲学既是思想哲学也是行动哲学,既是理论生态哲学也是应用生态哲学,应当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实践。但从我国生态哲学的现状看,理论生态哲学研究较强,实用生态哲学研究较弱。生态哲学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广泛开展,生态社会意识还没有在全社会普遍形成,生态哲学的时代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这直接影响对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的认识和认同,影响生态哲学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发挥指导作用。还应看到,生态需要科技创新驱动,自然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知识理应成为生态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必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研究方向,明确具体推进径。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习同志强调,“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其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以的理论自觉、坚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蕴含其中的规律,结合具体实践不断创新理论。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于斯、长于斯的家园,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摆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要。

  不断完善研究范式。不同研究范式影响着研究取向和研究问题的选择。当前,生态哲学研究需要厘清自然是什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究竟为何、自然的经验性或者内在价值是什么、自然有无等概念和问题。因为这不仅影响生态哲学的规范化、学科建制以及信任,而且影响生态哲学理论的建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需要明确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生态哲学与哲学、生态学以及生态学哲学的关系,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明确生态哲学是传统哲学的生态应用还是基于生态的哲学反思,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点、以生态中心主义为基点还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点等问题。

  加快学科建制化步伐。目前,很多学科都有学者探讨生态哲学和生态问题,但研究对象、问题界定、理论工具和学术脉络存在诸多差异,因而不免自说自话。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应突破学科界限,打造多学科交流平台,凝聚共识、融汇思想、整合队伍、集中资源,实现生态哲学相关理论知识精练化、系统化;加强生态哲学与生态学以及各分支生态哲学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比较,形成综合的生态哲学理论体系,以适应分析和解决复杂性、系统性问题的需要。有条件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应集中力量建设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整合科学与生态学、哲学等领域的学术力量,开展系统化教学和研究,逐步打造教学研究一体化的跨学科平台,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学科后备人才和学术梯队。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东文化差异为生态哲学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充分挖掘跨文化生态思想资源,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是我国学者的优势所在、责任所系。这就需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将中华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生态哲学研究。可以预期,如果能将生态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为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哲学问题,就很有可能推出原创性,为世界生态哲学研究贡献中国智慧。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还应充分融入国际学术交流语境,积极参与学术争鸣。应鼓励青年学者勇于探索、敢于发声,不断提升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影响力,提高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的学术声誉。与此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期刊和出版园地,有组织地推介中国学者的优秀,力争在一些特色领域掌握学术话语权。

  大力普及生态哲学知识。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共享平台,对青年学生从国情世情、科技知识、生命价值、自然情感、经济模式以及消费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教育,努力让他们知晓今昔变化、明了中外差异,认识、自觉担当责任。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还应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充分发挥绿岛效应;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和社会服务实践,培育“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要把尊重自然、自然、自然的生态文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培养其素质、引导其行动,使之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品格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d5gt.cn 指纹膜 共享纸巾机 赛车群 欢威 www.k6c8j.cn www.81pdp8.cn 特价团 德国塔诺五金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