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土地决定了能否兴邦安民的大问题。我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影响,密不可分。在2016考研政治的备考中,各位研苞应高度重视,不漏过一个细节。
开展土地,就是要消灭封建土地的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的到解放和发展。
1928年12月,在将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的手段获得土地的。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所有、土地买卖等方面的,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1929年4月,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一切土地”改为“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了中农的利益不受。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中的阶级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富农,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评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纲领和线。
大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11月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的领导机关取得了认为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的局面”。第二次是1930年6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乃至世界进入,盲目要求举行全国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主义。
希望各位2016考研人对于历史上的土地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能够烂熟于心,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的应答。黄金提分期,全方位无死角的备考走起来!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老人被蟹钳伤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