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7 6:39: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00年7月5日~7日,、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在京召开了第九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理论和党的十五大为指导,结合高等教育战线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近年来同志和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按照“”的要求,进一步认清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交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研究和具体部署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要求,探索新子和有效措施及办法。

  、、曾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作了讲话。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并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开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高等教育的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要以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广大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都要认真学习同志“”的重要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身体力行“”的要求;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力和战斗力,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正面学习和教育的同时,对高校内部出现的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言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揭露和;在高校党的组织建设上,要把做好知识特别是优秀青年知识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突出任务来抓。要大胆创新,不断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新时期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加有效的思和办法,要深入到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头脑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发展、稳定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人服务。

  教育部党组、部长陈至立代表、和教育部党组作了题为《高举旗帜,锐意创新,努力开创新世纪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认为,自第八次高校党建会议以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收到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讲”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全面实施,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切实高校稳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报告总结了近年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积累的主要经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懈地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高举旗帜,用理论教育青年学生、武装广大干部和教师,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服从和服务于全国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作为根本目标;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才能保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生命力。报告强调,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高校的与发展,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统一到同志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不懈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的要求上来,增强感和紧迫感,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锐意创新和改进,在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努力开创新局面。报告提出,要把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和贯彻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问题的谈话,作为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按照“”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要以“”的思想统领和指导整个“三讲”教育,全面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二,从“”的高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阵地。要进一步深化理论“三进”工作,把学习理论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认真研读原著同深入生动的讨论、学习理论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学习理论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党委要树立阵地意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文化的,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论坛、出版、网络等思想阵地。第三,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第四,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高校稳定工作。要肯定和、引导好大学生在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国际事件上表现出的高度爱国热情,同时,要教育他们树立全局观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保持一致。要关心和努力解决与师生密切相关的伙食、住宿、就业等切身利益问题,及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要优化校园周边,加强校内治安管理。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意识。要继续做好高校尚未的“”人员的工作。

  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等八所高校在会上介绍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有关领导为与会代表作了形势报告。

  会议期间,、和教育部党组联合表彰了38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曾等中央领导同志为获代表颁。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同志、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党政教育工作部门以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120余所高等学校的党委和部分高校校长。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第一次参加了高校党建会。受表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

  2000年7月5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发出《关于表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决定指出,近年来,高等学校广大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理论和党的十五大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的和发展,学校安定团结的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为了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激励高校广大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把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党组决定,对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38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受到表彰的先进工作者是:大学党委副张再兴、理工大学党委焦文俊、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李毅、天津师范大学党委魏振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振峰、太原理工大学社科部郑玉田、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连自昕、辽宁大学党委张述禹、东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张澍军、工学院党委杜立政、石油学院党委孙彦彬、复旦大学社科部钟家栋、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王光、南京大学党委韩星臣、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党委孙海波、浙江大学党委张浚生、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强副、厦门大学党委王豪杰、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陈建华、山东工业大学党委刘玉柱、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党委高明俊、武汉大学院政治理论课部石云霞、华中师范大学党委晏章万、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唐秉仁、中山大学党委李延保、广西民族学院党委奉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党总支祁莉茹、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陈光、重庆邮电学院党委张运华、贵州大学马列教学部李建军、昆明医学院社会科学部熊万兴、民族学院系狄方耀、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王文生、西安石油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李金良、大学党委苏致兴、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乔正孝、大学马列教研部马玉树、新疆工学院党委副吐尔逊.伊不拉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新的,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网络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各地教育部门、高校党政领导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同志“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一些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总结交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教育部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大学、大学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各大区网结点所在的十几所高校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研讨了如何加强高校网络管理体制建设、掌握网上主动权、防止网上有害信息和培养网络、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会后印发了《会议纪要》。9月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会议。9月22日,教育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要根据教育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情况,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一步健全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上网师生的自律教育。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编制和必要的经费、设备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7月3日,教育部党组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部直属高等学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1)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队伍精干和有利于工作的原则,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根据各高校的经验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统筹考虑队伍必须的编制定额,原则上可按1∶120~1∶150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3)各高等学校要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对学生政治员的教育、培养。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培养规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和工作技能。(4)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从制度上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务和待遇等问题。高等学校在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职务聘任中,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注意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绩和能力。要防止和克服只重论文、外语而轻视实际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现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中设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家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议组,负责评审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高级职务任职条件。此外,《意见》还就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长远发展、表彰励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1.适应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自1999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以来,广大“两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新方案的各门课程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需要对“两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普遍的调整和充实。为此,教育部社政司决定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和教师首先对《思想概论》和《思想》课的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修订,并于2000年1月和10月分别组织部分教师和专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安排等进行了讨论,交换了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委托专家修改、形成了《思想概论》和《思想》新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初稿,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教学与研究》上刊登,广泛征询高校“两课”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完成的上述两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此外,为适应高校本科公共必修课《思想概论》教学的需要,组织专家选编了《思想基本著作选读》;根据硕士研究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教学需要,组织部分专家选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并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作为该课教学的辅助教材。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2.继续推动教学方法。由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编写制作的理论概论课电视教学片《新时期的旗帜》正式推出后,在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界产生强烈反响。教学应用的初步实践表明,该片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教育部社政司于4月邀请部分高校教师学片的使用进行了座谈,对该片的使用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7月,总为该片题写了片名。为宣传“两课”优秀教师的教学,推广和交流“两课”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决定开展评选和制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此项工作于2000年开始,计划连续开展3年,共评选制作100部教学片。在2000年首次评选中,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荐了111部教学片参评。经专家评审,有12部教学片被评为优秀教学片。

  3.“两课”教师建设工作顺利进展。“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顺利进行。1999年度按计划招收的1250名分别到15所培养学校学习。各培养学校都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安排了理论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任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和学积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教学质量,教育部社政司聘请了7位高校“两课”教学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巡视组分别到15所培养学校进行了实地督查。督查工作结束后,教育部社政司同专家们一起就各培养学校教学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开展督查是培养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应继续下去。自2000年起“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担。2000年度招生入学考试已于10月28日~29日举行。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有13名高校“两课”教师被授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高校“两课”教师首次获得此项荣誉。

  4.全国青年学习理论经验于2000年5月15日~16日在召开。中央常委、,、出席了会议,代表作了讲线所高校向会议提供了经验交流材料。上海市委教育工委、上海市教委,大学党委、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学习理论研究会等单位作了大会发言。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代表教育系统作了题为“努力开创高校理论‘三进’工作新局面”的讲话。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简称为“重点研究”)建设,是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九五”期间的标志性,也是“十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

  1999年6月,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正式提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计划,并提出了实施这一计划的细则,确定了建设的总体目标、工作规划和实施部署。

  1999年下半年和2000年分三批共确定了103个重点研究,分布在40所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27所,省属和其他部委所属高校13所。在学科分布、研究领域和建设思上,百家重点研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1)在学科分布上形成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单一学科和综合学科相结合的较为合理的结构。其中基础学科约占百家重点研究近50%,以传统学科为主的研究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建立了一批集基础与应用、传统与新兴学科于一体的重点研究,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注重财政学和金融学、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的结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突出文字研究与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结合、文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在有些重点研究,还出现了基础学科注重应用发展、应用学科加强基础建设的新现象。例如,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以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体,同时也注重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虚拟经济等应用经济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在注重应用心理问题探索中,强调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际上,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融和互动,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之一。(2)在研究领域上强调以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中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当数量的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文明建设的重点研究。在经济建设方面,建立了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在与法制建设方面,建立了大学政治发展和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等;在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方面,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建设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等。还建立了一批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研究,如大学理论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同时还建立了若干个对21世纪中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关系问题的重点研究。(3)在建设形式上,绝大部分重点研究是由教育部为主体建设的,也有部分研究采取了共建的形式,其中包括与建立高校所在的省、市、自治区的共建,如云南大学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是与云南省教育厅共建的;还有学校与重点研究研究领域直接相关的国家有关部委的共建,如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共建。实现共建,不仅对重点研究方向的确定和课题的设置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面实现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将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重点研究的建设以现有的学术研究基础和学术发展前景为主,同时也关注现有学术基础虽然还不十分突出,但对现有科研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较为突出的建设,如学院电视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等。

  “九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思,这就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贯彻有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以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高等教育的和发展服务。面向2l世纪,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特别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知识创新,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中“人才库”、“思想库”的作用。

  为适应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情况和新要求,重点研究建设的总体目标强调:第一,重点研究建设要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第二,重点研究要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要求,通过深化科研体制、组织重大课题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动态监测评估等措施,围绕体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项任务的落实,打下的科研基础;第三,突出重点研究建设要有明显的科研优势和特色,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力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一年多来,许多高校以重点研究建设为契机,对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大力度的调整与,对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布局和思作了整体的、全局的调整,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许多高校已经把重点建设同学校科研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整体发展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同发展和繁荣高校社会科学结合起来。重点的建设,将对高校社科科研的整体与发展起到积极引导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