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 创作不出伟大的小说

※发布时间:2017-9-15 10:23:1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通俗小说往往是的产品。但是读者、作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令人神往的。假如读者对作家如何处理人物毫不在意,怎么做都行,那就非常了。我担心我们正在往这样的方向滑动,再加速的话,就要收不住了。这样的时候不会有真正的,作家只能靠自己摸索,得不到社会和来自界的养料。

  导读:通俗小说往往是的产品。但是读者、作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令人神往的。假如读者对作家如何处理人物毫不在意,怎么做都行,那就非常了。我担心我们正在往这样的方向滑动,再加速的话,就要收不住了。这样的时候不会有真正的,作家只能靠自己摸索,得不到社会和来自界的养料。

  陆建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2014年12月18日,陆建德应邀担任“南京大学毕飞宇文学创作工作室学术系列”第1期主讲嘉宾。本文根据现场整理而成,有删节。

  一旦是主导因素就会变得有点。比如冯至写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不顾一切要复仇,仿佛是天经地义。冯至在改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只写伍子胥一艰辛,抵达吴国。伍子胥如何带领吴队灭楚的那部分被冯至放弃了。小说里不能有太多的,它会像病毒一样,制造。我们或许已经有了太多“的劳作”“的劳作”“的劳作”,需要良和爱腾出一点空间。

  小说里的人物,写得成功的话,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们一步一步结局。人物也有的时候,他们会对着自己的创造者抱怨,甚至。美国电影《笔下》,说一个女作家写故事遇到瓶颈,不知如何叙述下去。男主角在税务部门工作,生活按部就班,太单调了,没有一点感情的波澜。我们发现税务官在电影里出现,他意识到自己是被女作家创造出来的:不知什么地方有那么一个人,拿着一支笔枯坐在书房里,竟然想他的行动,决定他的命运!于是他想,想见一见作家。一方面女作家写这么一个人写不下去了,另一方面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大活人,跟女作家一同出现在屏幕上,他们展开隐性的对话。税务官觉得女作家处理他的方式不公平:“你怎么能这样冷冰冰地对付我?你能我一次谈恋爱的机会吗?”这部电影,作家和笔下人物的关系是很纠结的,有着情感上的互动。后来这个人物慢慢有了生趣,仿佛活过来了。现实生活中的税务官自然而然地变了,陷入恋爱了。恋爱对象是谁?饼干店的年轻女老板。他常去买饼干,女老板待人善良,他被打动了,生出一些奇妙的情愫,老想着去买饼干。能爱的人也是可爱的。是他自己在走他的,还是女作家在他的生命轨迹?结果如何,这里暂且不说。

  女作家在想:最终如何处理他?她与自己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不断打交道,也生出感情与责任意识来了。他慢慢地成了她生活里的一部分。但他毕竟是个虚构的人物,故事还是要有结局。小说是写完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命运不是必然的,可以变化,而且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有了与自己人物的这段情感经历,也发生了变化。她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对他人有更多的同情,对自己有更多的。

  狄更斯的不少小说先是在上连载的,读者为他的故事所吸引,主要是他笔下那些活蹦乱跳的人物。读者爱上了作品里面一个人物,就会干预狄更斯的写作,他们不愿意作家漫不经心地把这位人物打发掉,或者给他一个不好的结局。狄更斯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满足读者的需求。

  通俗小说往往是这种的产品。但是读者、作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令人神往的。假如读者对作家如何处理人物毫不在意,怎么做都行,那就非常了。我担心我们正在往这样的方向滑动,再加速的话,就要收不住了。这样的时候不会有真正的,作家只能靠自己摸索,得不到社会和来自界的养料。记得有一位作家说,没有伟大的读者就没有伟大的文学,我以为只有关心人物品质、命运的读者才有可能会成为伟大的读者。我在此伟大的读者群体。

  一般而言,小说出版后就没有改动的余地,作家已把人物安排停当了。可是作者也是人,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也可能不大公平,甚至带一点轻蔑和。有时候作家创造出一系列人物,是为了取笑,故意在他们身上留下一些夸张、搞笑的笔法,让他们说出自己弱点的聪明话或蠢话。这些脸谱是漫画,而不是有自己生命活力、有性格的人物。我以为、嘲笑不宜过多,不然一位作家为了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而画漫画,对自己不一定特别有帮助,他的才气还不一定能为智慧和洞察。

  我在此提一个浅得不能再浅的问题:作家能不能更爱他/她的人物?我们想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不大看得到绝对的,绝对的君子,任何人都是奇妙的混合物。

  刚才说《笔下》,提出作家和人物背后的情况关系,他们的距离亲疏。作家有自己的安排。这里的安排可能有不公平,把某些东西边缘化,把原来很生动的脸,很好看的鼻子省去,只剩下夸张的耳朵。我们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到,作家对人物处理不当时,我们可以提出来,甚至重新来设计人物,于是我们也变成作家了。要敢于说“不”,平等对话的前提。我想现在的文学者和作家,都可以有一个对话的心态。家、作家都是读者,他们说“不”的方式有所不同。一代代的文学之间需要对话,现在作家改写前辈作家的故事是常见的。为什么改写?因为人物,不满于经典作家对待人物的态度、方式。

  库切写了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互文的小说《福》,试图救起一段被笛福(出于他当时的)抛弃的故事,救起一位被抛弃的人物。在《福》里面,鲁滨逊克鲁索没有急切回归社会的愿望,变成了一位配角。《鲁滨逊漂流记》里面没什么女性,《福》主要是以一个叫苏珊巴顿的女性来进行叙述,她很强势,要讲她的故事。她是在岛上获救的,救她的是鲁滨逊,但是她慢慢出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倒是鲁滨逊有点被动。苏珊巴顿自己有一个女儿,被到南美洲了。为了寻找被的女儿,她漂洋过海,在途中船员,荒岛。我们发现她在叙述上也不完全,不可靠,有所。为什么她讲女儿的整个过程中不讲她女儿的生父?苏珊巴顿究竟属于何种社会身份?书中苏珊巴顿也去寻找她的作者,或者说把她抛弃的作者。这又使我们想到电影《笔下》。作家创造出的人物,也可以不安于自己的命运,也可以,像库切写的这个女性“反叛者”。任何故事都有被遮蔽的东西,就看你是不是有心挖掘。为的不一定有什么,的过程中也要创造新的人物,出以往的盲点。

  库切在南非长大,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南非的布尔人,早期的荷兰移民。他的文份比较复杂一些,但可以说,英国文学构成了他的文化背景。他的思想也好,情怀也好,很多基因元素来自于英国文学。有时候他通过他的创作来检讨、审视自己跟英国文学的关系。200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在受词《他和他的人》中,他又回到历史场景,又回到笛福的时代。他讲到当时英国很多奇怪的事情。猎鸭人养一些鸭子,飞到欧洲,把其他的傻瓜鸭子带到英国。带回来以后,养鸭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把骗来的鸭子捕杀,变成自己的财富。这篇讲话很有趣,我们看到了库切通过自己来叙述笛福。通常作家是,我来描写你,来决定你的命运。库切不一样,他要反写,把自己的身世隐隐约约体现在字里行间,反客为主。他要从文化意义上的父母那儿出来,就如笛福笔下的人物要追求。受词后来说到什么场景?“他的人”和“他”像两只朝着相反方向航行的船,一只驶向东,一只驶向西。两船在大洋上相会,大家走不同的,都在跟风浪搏斗,不太看得清对方的脸,但是近得可以互相致以。他们各自走自己的,分道扬镳。这常感人的细节。这里讲出了一个道理,作家创造出来的人物,要有自己的生活。作家对“他的人”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最后“他的人”要离开,作家因此获得最大的成功:“他的人”不再是傀儡,不再是“他”的。

  推荐:

  

关键词:文学评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