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为“代表作可替代职称论文”叫好

※发布时间:2018-3-2 17:52:0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市近日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的实施意见》,打破职称评定“一把尺子量到底”、职称论文“一刀切”等条条框框,对不同人才制定不同标准,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代替论文。记者了解到,此次是自1986年职称以来,市再次启动的职称领域重大,涉及全市3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2月9日《青年报》)

  相比于传统的论文、论著,《实施意见》所界定的代表作范围极为广泛,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精品课程、教学课例、疑难病案等应有尽有,可以说凡是在本行业内,自己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代表作以代替论文。如此式的松绑,对于深受论文之苦的参评者是莫大利好。

  论文曾是很多参与职称评审者的心头之痛。一项最新调查发现,27.6%的教师认为职称问题给他们带来了繁重压力,19.7%的教师认为发表论文给他们造成重压。论文成为一道横亘在职称评审上的栅栏后,各种乱象应运而生,比如聘请枪手一条龙服务、复制粘贴式的抄袭、花钱购买刊物版面等,假期刊、鸳鸯刊等乱象也层出不穷,致使整个行业良莠不齐。例如,北漂高中毕业生李朋阳仿冒知名医学制作假刊,3年间以帮文为名骗取全国884名医生200余万元。

  为发表论文而发表论文,催生了论文市场的繁荣,但也形成了巨大的泡沫。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仅排界100名开外。好论文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为了晋升职务、评定职称和争取项目经费的无效论文。

  2017年,《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所涉论文达107篇,类似的造假案例出现了多起,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因素,也引发了业内外的深刻反思。实施严格打击,体现“零”原则只是一个方面,而消解利益诱因让论文回归常态,更加符合个人实际而体现出人性化、差异性和度,既是论文的必要之举,也是职称的正确方向。

  严格意义讲,代表作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成绩的体现,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和个人特征,其效力并不亚于论文。与此同时,代表作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又是论文所不具有的。论文的形式单一而风格十分固定,无课例、病案、文章那样生动丰富,不易激发创作者的热情。

  论文导向对职称不仅重要,对于人才的培养同样意义重大。比如中南财经大学中文系为了培养市场紧缺的创意写作人才,采取了用原创文学作品代替学术论文的,还比如一些地方明确,科研作品或者社会实践同样可以代替论文。2015年,人社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文要求县级及以下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时,职称外语成绩可申报条件。从“不考英语计算机”到“代表作可代替论文”,职称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兴利去弊成效明显。

  代表作可替代论文是职称的必要之举,其所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给职称评定松绑,更在于解除了人才评选的制度,让他们摆脱论文发表所造成的困扰,在既有的岗位和职位上走得更加。导向鲜明才能激活源头之水,人尽其才和重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被的生态才能得到还原。堂吉伟德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