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曹丕也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2018-4-3 3:48:5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曹丕即位后,即多次兴兵东伐南征,这些军事行动都是以振奋、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因此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鉴于东汉外戚宦官干政所造成的 混乱,曹丕后族不得辅政,并了宦官的极限。在用人问题上,曹丕改变了父亲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接受陈群的,设“九品官人之 法”,取仕开始制、有序化。他复兴儒学,放宽刑律,到民间访贫问苦,使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休养生息,在他短短五年零七个月的生涯中,基本上做 了一个守成之君。

  管曹丕表示要效法汉文帝的“宽仁弘厚”,并为此了曹操生前要做周文王的意愿,追谥父亲为“武帝”而把“文帝” 的名号留给了自己。但是他气量偏狭,一继位,就把在立太子之争中所结怨气在自己的兄弟们身上。曹丕把他们远封各地,不得擅留京师,不得相互通问,不得 离开封地,还派了“监国使者”对他们严加督责,使他们动则受咎,人人自危。对待过去的力敌曹植以及因支持曹植而得罪自己的曹彰,曹丕的报复更是毫不留情。 这时他们早已与曹丕相抗衡的力量,但曹丕还是在黄初四年把曹彰毒死了。曹植也曾两次被监国使者诬奏,都差一点被议成,只是由于母亲卞错的干予,才 幸免一死。过去,曹丕曾向他的族叔曹洪借钱,但是曹洪没有借给他,继位后,曹丕就向自己的这位族叔进行报复。这样,曹魏基本上剪灭了室的而依靠 异姓大臣,这也是日后司马氏得以篡权建立晋朝的关键因素之一

  和父亲一样,曹丕较有见地地布置自己的朝制说:“自古至今,没有不 的国家,也没有不被挖掘的坟墓。”所以他选择洛阳的首阳山东麓为自己的葬地,他要求寿陵依山而建,不夺农田,不聚封地,不植树木,不立寝殿,希望换代之后 人们不再知道坟的所在。曹丕为了达到薄葬的目的,还把上述关于丧制的诏书抄成几份,分别收藏在不同的部门。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故于洛 阳,享年40岁。于是乎“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国内仅服丧三天。

  在文学上,史载曹丕创作了上百篇诗文,但现存完整的 诗文只有四十余篇。他的诗多反映宫廷生活,也有描写征夫离妇的思念之情和军事生活的作品。历史上有人认为曹丕“去植千里”,说他比曹植差之千里,恐怕 也有欠公允。曹丕的作品不拘格式,活泼自如,节奏起伏多变。他把两汉民歌中出现的七言诗运用于文人诗作,《燕歌行》是其杰出的代表。比较突出的还是曹丕 《典论》中的《论文》篇,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论文,他把文学提到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扼要分析了前人以及时人各自的文学特点,提倡创 作的个性,对于后代中国文学、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