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如何写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8-6-23 9:40:3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篇文章是温儒敏《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的导言,希望会对一些读中文系的同学有帮助。如果需要的朋友,可以买这本书,急切需要参考书中某一篇章,请拉到文末!)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二级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文学。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也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大学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把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分开,其实两者联系紧密,又同属于一个学科,进入研究写作时完全可以“打通”。考虑到同学们已过现当代文学的基础课与专题课,我这里只就论文写作的一般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供同学们参考。

  大家学习现当代文学课程时,可能比较注意如何应对考试,精力多用在理解和掌握课文方面,按照每次课提出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去寻求相对标准的思与答案。这样的学习可以了解必要的文学史知识,培养审美和归纳分析的能力,但考试的目标往往把人给框住了,难于充分发挥学习的创造性。如果不满足于考试过关,就应当把“应试式”的学习再提高一步,转向更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尝试写研究性的论文,就是有利于提高整体能力的综合训练。写研究性的论文和一般考试或业有所不同,那就是更强调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在前人既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最好自成一说,或者能,而不止是“回答” 得“正确”,符合“标准”。就是说,研究性论文写作,包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有自己的体会,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简单重复既有的学术观点。就拿我们学过的《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来说,每一讲都提供了一些思考题,这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教学内容和展开思而设计的,其答案大致都可以从课文和课文所的材料中获得,考试时一般只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或老师的提示去组织就可以了。只要“回答”正确,就可以给个好分。但如果只读教材,将其中内容和有关材料组合一下,却不一定能成就研究性的论文,因为论文多少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或发现。

  在本书的前言中我已经讲到过论文写作如何选题,那是就一般的要求而言。具体到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写作,很重要的就是靠平时读书、上课中的思考和问题积累。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听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特别的印象,或者有什么不解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面的拓展,会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已经解决了,或者发现原来对自己是问题的,

  其实通过知识的获取,也已经不成为什么问题了;但也可能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即是自己所感觉的问题,学术界也还没有能够解决,甚至是被忽略了,这时你就会围绕这些问题做更多的思考,慢慢就会引起研究的兴趣,很可能就由此产生写论文的冲动与题目。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题目选得太难,工作量太大,自己限于能力、时间或材料等条件,做不下来,或者不够,做成虎头蛇尾,那就不合适。所以题目的大小难易要适中,最好还有研究的兴趣。如果平时对某个问题早就有所思考,又感兴趣,题目刚好从中产生,那当然就顺理成章了。但在许多情况下,同学们选题是没有充分准备的,甚至快到毕业了,才要找题目。这种情况应当尽量避免。我们设置这样一门《专题写作》课,本意就是让同学们平时就有所准备,把写作训练与各门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最终也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而不至于到了最后才临时抱佛脚。无论是对论文早有一些准备,还是临时找题目,都必须先做一项工作,那就是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大致情况,逐步收缩范围,从问题入手,掌握学术界对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然后再决定选择什么题目。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选题的学术意义如何,值不值得做。一般而言,学术界已经有人做过很多,你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的题目,就不值得重复去做了。当然,有些题目尽管前人做过,但如果你换另一个角度、或者使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去重新解读,那也是创新,是“老题新做”,这也是有价值的。因此,在选题之前务必通过了解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决定自己进入研究的方位。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这门课对于大家写论文应当是有帮助的。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这门课的教材的写法与讲授的方式,都带有较多研究的色彩,或者说,是在示范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展开分析论证。这和以前我们学过的基础课教科书的写法与不同,实际上也是在引导我们进入初步的研究,学会写学术性的文章。这门课不是每一章都讲的,老师只选择讲授了其中几章,考试也会划出重点。但为还是主张大家把这门课的每一章都细读一下,体会如何做学术性的文章。这对大家最后写毕业论文肯定有好处。还是回到论文的选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可以为选定以现当代文学作为论文范围的同学提供参考。这本教材有16讲,评论了16位作家,同时也论涉了许多相关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中多数章节都有类似学术史以及研究现状的内容,介绍了学术界评论界的各种代表性观点和主要的研究,同学们注意其中罗列的书目以及所引发的问题,也许可以从中找到论文的题目。

  当然,这样还不够。如果要更全面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寻找自己进入研究的方位,大家还要看一些学术史或学科史方面的书。如黄修己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对数十年来各种现代文学史研究专著与教材有全面的评述;徐瑞岳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以专题述评方式介绍了各种文体、流派与主要的作家的研究历史;崔西璐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系统总结了 1990年代之前的当代文学研究状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已经出版20多年,设有资料专栏,每年还有年度研究述评,概括主要的研究和倾向,其他报刊如《文学评论》、《新文学史料》和一些学报,也不时有类似研究述评的论文刊出。有些专题性的研究刊物如《鲁迅研究月刊》、《延安文艺研究》、《茅盾研究》、《郭沫若研究》,等等,也注重资料和研究述评。更重要的资料整理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发起编纂的大型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包括文动、论争、资料丛书30种,作家(170位)专辑合集150卷,还有《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索引》合《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等等。这些工具书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在选题之前,浏览查阅这样一些“研究之研究”和相关的资料,对本学科以及某些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就像有了一份地图,帮助我们掌握基本的方位,熟悉必要的向,帮助我们确定选题的范围。传统做学问讲求先有“书目学”知识,其实现当代文学研究也有这种必要,在选题基本确定后,征求老师的指导,给自己列出一个基本的参考文献书目,认真阅读研究前人的,可以从中引发问题,获得,形成思。

  这里从同学们学习写作和准备毕业论文的实际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与选题类型。不是为大家出题目,而是提示一些研究范围与类型,大家还可以结合本书所选的现当代文学部分的文章,来思考选题的子。

  (一)“作家论”的研究。现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著名的作家几乎都已经有专门的研究,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所论列的十多位作家,就已经有许多研究。选择比较著名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要有所突破,难度比较大。如果全面论述,很难做到不重复别人的观点。所以,对本科生来说,以作家研究特别是著名的作家为题,不宜全面展开,最好集中在某一点上讨论阐述你的新发现,或者尝试用新的角度、新的方法重新阐释问题。举例来说,曹禺的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如果全面评论曹禺,再写一部“曹禺论”,必须有大量的前期研究准备,对本科生来说,是太过的任务,不容易完成。但不等于象曹禺这样的著名作家的课题就不能做了,关键是选题要适合。这些年有些年轻学者和大学生就选择某些特别的角度,仍然将曹禺研究向前推进了。如有的运用分析方析曹禺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与创作实践,有的集中分析《雷雨》“悲天悯人”的主题,有的专门探讨曹剧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出走模式”及其特殊的意义,有的讨论曹剧的“背景艺术 ”,有的专门赏析曹禺剧作“诗意特征”形成的因素,有的研究几十年来《雷雨》演出的历史,有的比较分析曹剧的各种修改版本,等等。这些选题范围不大,但角度新颖,便于操作,有利于通过扎实的钻研得出己见,甚至能够在某一点上把研究引向深入。举这个例子是说明,如果以作家作品研究为题,必须先要了解既有的同类研究的状况,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力与条件,选择比较具体集中的研究课题,尽量不要贪大求全。以小见大往往更能发挥本科生的才能,也更适合做毕业论文。另外,有些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等级”不是很高,以往研究较少,但他们的创作有特色,或者能通过他们看到某种文学史现象,也值得作为论题。如收到本书中的《理解翎》(陈阳春)和《蹇先艾论》(马佳)两篇毕业论文,所论的作家虽然不是最知名的,但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论文以此为题,论述比较全面,对学科也有所贡献。

  (二)文学、流派、研究。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几乎是热点。一部分是关于重大的文学溯本追源,如考察诸种“主义” 的影响和流变,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主义、主义、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都已经有专著出现。第二部分是流派研究,如学衡、创造社、新月派、现代评论派、左联、九叶派、朦胧诗派,等等,研究也比较多了,特别是京派、海派的研究,还有文学的区域文化特色研究,一度成为热闹的话题。最近又有许多人对报刊传媒的研究感兴趣,如《新青年》、《新潮》、《现代》、《小说月报》、上海生活书店,等等,都成为讨论的课题。这些方面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空间,本科论文完全可以就其中某个方面进入研究。例如,文学史对《小说月报》的关注多是1921年经过、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打刊物之后,对该刊在此之前的状况不甚了解,一般评价很低。有的同学就专门考察1921年之前的《小说月报》,了过去的一些模糊的认识。这样的文章选题集中,适合作为毕业论文。当然,这类研究非常强调占有材料,如果以这方面为题,也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也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研究,把、流派、或报刊传媒的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结合起来,生发出一些新的课题。如果切入的角度合适,问题集中,也是适合作为本科生的论文选题,并写出新意来的。如本书所选的《茅盾与自然主义》,利用关于自然主义传人中国的材料,结合茅盾的文艺思想和创作实际进行分析,就是一篇的文章。

  (三)文学史现象研究。即集中考察在文学史上曾经代表某种倾向、形成较大影响的现象,可能是交叉涵盖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如蒋光慈的创作艺术成就并不算大,能流传的作品不多,但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一度代表文坛的潮流,有的同学就把蒋光慈作为一种文学与文化的现象来研究,从、社会心态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与得失。又如这些年“女性写作”成为文坛突出的景观,其中也蕴含某些文化现象,有的论文选择某一个女作家的创作为切入点,涉及社会心理、文化转型诸多方面的探讨,也得出一些深入的见解。总之,“现象”研究应当真正抓住在文学和文化发展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提升为“现象”的观察与剖析。这方面有很多题目可做,如“红色三十年”、“加恋爱”的写作风尚、“赵树理方向”、“红色文学史”集体写作、1958年民歌运动、样板戏、 “王朔热”、“张爱玲热”、“金庸热”、校园文化与文学,等等,都可能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可以作为某种文学史或文化史现象来讨论。做这类题目除了要占有文学史材料,还要有较多的理论概括与提升,对理论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请大家支持正版,购买正版书籍。如果实在急切需要电子版,请在号后台回复:现当代论文写作电子版(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本文由325棋牌 (www.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