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第八届感染和肝病论坛:聚焦前沿热点贴近临床实践

※发布时间:2019-1-4 3:32: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由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八届感染和肝病论坛于2015年5月15-17日在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临床疑难病例大的形式对临床感染相关病例进行深度讨论和分析,同时邀请全国感染和肝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介绍各领域最新鲜、最疑难、最实用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教授主持了本届论坛,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教授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就此第八届感染和肝病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介绍了中国乙肝预防的成就和挑战。庄辉院士介绍,我国乙型肝炎预防方面的几项大事件包括:第一项是80年代开始,在县级医院进行表面抗原筛查,通过表面抗原筛查使得输血后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第二项是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第三项是2005年开始,所有免疫接种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第四项是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对乙肝的认知程度;第五项是三个部委联合制定了反对对乙肝病人歧视的文件,该文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乙肝治疗方面最大的进展是,已经有充分的证明,规范的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肝硬化。在抗病毒治疗策略方面,庄辉院士:NUC初治策略中,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治疗性价比最高,如用低耐药屏障药物的优化治疗也可获益;PegIFNα初治策略中,RGT治疗策略性价比最高;NUC与PegIFNα联合或序贯治疗有望获得更好疗效,但尚需作更多研究。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疫苗学和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宁邵教授带来了题为“乙型肝炎免疫检测新试剂”的精彩报告。夏教授介绍,在HBV感染自然史中,Anti-HBc定量水平与肝脏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基线qAnti-HBc水平可以预测慢HBeAg自然转阴。在大样本,多中心,不同治疗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队列中证明,基线qAnti-HBc水平可以有效预测HBeAg阳性病疗应答。夏教授推测qAnti-HBc水平可能是HBV引起肝脏疾病的性指标,而ALT容易受非HBV因素例如酒精、HDV共总裁做完留在她身体里感染,脂肪肝等影响而性差。此外,新型HBV基因快速检测试剂可以一步加样,20分钟得到检测结果,可以检测HBV DNA阴性或者低浓度标本。

  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对WHO最新发布的《WHO慢性乙型肝炎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贾教授介绍了WHO乙肝防治指南制定的背景和意义、分享了参与制定指南的心得体会,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推荐意见进行了解析。

  贾教授指出,AASLD指南和EASL指南面向的是发达国家,更多的从临床角度出发制定推荐意见,而WHO指南面向的是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从公共卫生角度去制定推荐意见。贾教授强调,指南共识的制定需要遵循系统的循证医学依据。指南推荐意见包括初始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指征的评估,一线抗病毒治疗,治疗失败的处理及停药,对治疗应答、药物毒性及肝细胞癌发生的监测等。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分享了在临床试验设计中的一些体会。侯教授认为在临床试验中以终为始非常重要,要以“小成本、大制作”的来设计临床试验。

  侯教授从ALT的故事和REVEAL-HBV研究设计引入,提炼出临床试验的顶层设计和项目总体思。侯教授认为无论是重大专项随机对照研究还是大型乙肝临床队列研究,目标都是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降低病死率。从2008年至今,EFFORT研究的结果已经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发表在Hepatology等国际期刊上。部分试验结果还做了医学研究。EFFORT研究重大专项也是精准医疗代表性的例子。

  在生物标志物方面,侯教授认为目前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做得多,但是用处不像期望的那么高。基线核心抗体水平对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的疗效有预测价值,超过一些传统指标。使用干扰素治疗的e抗原阳性病人,如果基线核心抗体水平高,HBV DNA水平低,那么有65%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清e抗原转换。对于使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的e抗原阳性患者,基线核心抗体水平高,HBV DNA水平低,有37%的患者实现血清e抗原转换。最后,侯教授对重大专项课题做了总结,并提出未来面对的几个挑战。

  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做了题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进展”的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AIH)的发病机制及常用药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治现状,AIH-PBC重叠综合征、AIH-PSC重叠综合征的特点和治疗方案,以及IgG4相关胆管炎的诊断。

  王教授总结道,对于各个阶段的AIH都应给予积极治疗,AIH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早期应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PBC可获得良好效果;FXR激动剂奥贝胆酸(OCA)能够显著降低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不佳PBC患者的ALP、GGT和ALT水平;要重视重叠综合征和特殊类型的诊断;对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 IgG4相关胆管炎患者接受激素治疗效果好,应重视其诊断。

  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带来了题为“疑难及重症肝病治疗的新视点--肝脏营养”的精彩报告。段钟平教授介绍,终末期肝病患者,除了治疗原发性疾病以外,还要非常重视营养治疗。因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不仅与慢性肝病的进程有关,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率。营养干预措施包括:1.想法热卡供给;2.补充蛋白质/氨基酸;3.少量多餐与晚间加餐;4.合理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营养素。此外,还需要找出最需要干预的人群给予营养支持。段教授强调,太多的医生为避免肝性脑病而倾向于开出低蛋白饮食,加剧了营养状态的恶化,实际上大多是缺乏循证医学和不必要的。

  大学牛俊奇教授回顾了HCV治疗发展史,介绍了HCV药物治疗选择,重点介绍了DAA药物在国内的研究进展。TIGER研究是第一个在中国完成的DAA药物三期临床试验,该研究在感染HCV基因1型的中国和韩国初治HCV患者中评价了DAA药物simeprevir(SMV)的疗效。研究显示,SMV 较PBO联用显示出更高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SVR12率,大多数接受SMV治疗的受试者符合RGT标准并仅需接受24周治疗。另外,大学完成了Sofosbuvir在国内的第一个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旨在观察Sofosbuvir的安全性在中国和欧美国家有无差异。在国内开展Sofosbuvir联合干扰素治疗肝硬化/无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试验已经在计划中。

  本届论坛还有很多精彩的学术报告,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生教授的《干细胞治疗的现状》、上海南京军区肝病研究中心陈成伟教授的《抗生素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的《脂肪肝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医脉通将陆续整理并奉上精彩内容,为大家全面地展现这场学术盛宴。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回复 王丽sunny:上述案例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药物研究的标尺,用以衡量新疫苗疗效与靶点选择正确性。慢肝最棘手的问题是慢性化机制发生点不明晰,选错靶点的药物或疫苗其临床效果可想而知。重庆啤酒的多肽乙肝疫苗完全失败。上海的乙克抗原抗体复合物还需临床四期验证。广药双质粒疫苗效果并不清晰。正确的靶点在哪里?如何重新启动免疫机制?

  回复 王丽sunny:病毒性肝炎治疗实质是染毒者脱毒临床症状消失。可能设定的治疗指标与结局要求较高,但是这样的成就曾经有人做到。40多年前,天津市河东区李公楼街有一位王先生利用家传技艺专治肝炎,7天包好的承诺与确切使当时的专科医生汗颜。可惜由于密不家训使绝技随传承人过世而消失,他使用的那种神奇褐色粉末就是现在所讲的治疗性乙肝疫苗。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