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文章内容

“中国论文工厂”续|“问题论文”多来自知名医学院和大医院

※发布时间:2019-1-13 6:47:3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2月21日,澎湃新闻()在《中国“神秘论文工厂”:只要出钱就能在科学上挂名》一文中报道了《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调查发现,该表示,国际科学期刊上不少来自中国的论文可能是由某些所谓“论文工厂”集中生产,并点到了一家名为“MedChina”的“论文工厂”。

  在《科学美国人》的调查报道中,还附上了一张百人名单,《科学美国人》对该名单的描述是:这是100篇玩“疯狂填词”游戏的论文(即论文中有一段或几段话与其他论文完全一样,只有个别字词不同,就像玩填词游戏),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出自“论文工厂”之手,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存在抄袭,但我们认为出版商有必要对其仔细审查。

   《科学美国人》是美国的一本科普,创刊于1845年8月28日,是美国历史最长的、一直连续出版的,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一直以来,该被认为是大众化的高水平学术期刊。

  《科学美国人》提供的百人名单上只标示了论文第一作者的名字拼音和论文发表的期刊名字。澎湃新闻()记者根据这些线索逐一排查,找到其中的96篇论文,并确定了论文作者所在机构的中文名称,名单如下(作者姓名仍沿用《科学美国人》提供的拼音名字): 根据《科学美国人》刊登的表格,澎湃新闻排查出其中96篇论文作者所在的机构中文名。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科学美国人》提到的这些“问题论文”作者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内大学医学院、知名医院和研究所,这些作者中大部分并不是在校研究生,而是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和科研工作者。

   《科学美国人》的这份调查仅涉及了中国医学界部分科研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职医生。这里就涉及一个医学界一直以来的问题,如何处理临床医生职称晋升过程中需要的科研论文问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对澎湃新闻()表示,“我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邮件,说是‘代写、拼文章、能发’,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都形成产业链了。”他认为,现在医学界,从博士生毕业到教授职称评定,都已和“论文”这条利益链密不可分,这样的“需求带动产业”,在中医界也不例外。这在医学界圈内已经不是秘密。

  就在今年11月22日,在由医学与哲学社、健康、中国医学论坛和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联合举办的“SCI论文与医疗、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包括韩启德、吴孟超、吴咸中、汤钊猷、王学浩、阳、王辰、卢光琇、胡大一、在内的33位医学学者,发出“正确处理SCI论文与医疗、教学关系”的书。

  据悉,SCI目前在全球四大检索系统中最为权威,发表SCI论文常被认为是科研水平的标志。但这些学者们认为,医院和院校把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医生、教师、学生的业绩及其晋升、励的主要依据,催生了一批不会看病的医生和不善于讲课的教师,促成了学术的蔓延。

  何裕民也是这33位学者之一,他对澎湃新闻表示:“这其实是导向问题,看似量化的标准实际很不客观,但已烂透在这个体制里了。所以解决学术,不比解决简单。”

  目前,我国医学界评估一个临床医生,主要看两点:“一看他发了多少论文,二看这些论文影响因子有多大。一个医生看很多病人,都不如发一篇文章‘名利双收’。”何裕民说。“不仅是论文,很多专利其实也是假的,都是被制度要求给逼的,哪来那么多专利?”

  在职临床医生获得正高职称需要多少论文?上海华山医院某副教授告诉澎湃新闻,尽管卫计委对于医生论文有统一标准,但各家医院有自己的标准,且往往高于卫计委的要求。比如副高转正,华山医院目前大概是3篇SCl文章、一个省部级课题。虽然升副高以后没时间,但是名额非常紧张。“大科一年1个名额,小科的线;曾经,有一位自称是代写论文的人拨通了他的电话,询问要不要买文章,还说能在国外期刊发表。对于这种包括写、翻译的“一条龙”服务,同事们有所了解,但并不会交流。这位副教授了这通电话,但他知道周围可能有同事会选择,因为“压力很大、很无奈”。

  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小东对于所谓论文工厂的,表示“由来已久,并不奇怪”。“国内的论文基本没有可以看的,大多数SCI也没啥用。”至于医疗业晋升和科研之间的“硬性”关系,他表示机制确实有不合理之处,“明明没有时间做,但非要纳入标准。”

  张飞跃 torrent本文由海南柴油发电机组 www.hnjqc.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