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中学历史老师的两难困境

※发布时间:2018-2-25 2:45: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这道历史阅读题,选以前写过的一篇学术文章。虽然材料的确是我写过的,但面对曾国藩淮南盐政的背景、两淮盐政的评价这两道题,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做答。

  当然,不是说一点也不会答,比如太平起义的冲击、清朝财政危机的强化、陶澍淮北盐政的实践、川盐济楚的争夺,等等,都对曾国藩的两淮盐政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我相信,我的回答,一定得不了高分。

  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答这样的题,有着一定的套:经济的原因、的原因、军事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思想的原因,一定是一个八股的格式,每股都有得分点,股股分列,股股入扣,才能得高分。不然,你分析得再头头是道,都没有用。

  2016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我执笔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我只是把我认为比较重要、应该列出的线索写了出来,然后交由其他的专家一遍遍地修改。

  目前,社会上对于历史教材古代史上册和现代史部分的讨论比较多,感觉明清时期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暂时还没有特别多的争议。根据教材上很少的文字,历史老师要想出成千上万的题海,让学生来答题,其实常困难的。

  您好,我们是来自上海协和国际学校的学生。最近,我们正在历史课上研究关于溥仪和中国的课题。我们听说您对清朝的历史有很多的研究。如果您方便的话,能不能回答一下我们以下的问题?

  一看来信就知道,这应该是他们的历史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一道研究性、性的题目。我考虑再三,给他们写了简单的几句话:

  谢谢你们对历史感兴趣。历史的联系是千丝万缕,但往往又并不是必然如此,有着很多的偶然性。清朝和中国人民国是中国历史发展上的链条,但并不是说就一定必然如此。当然,清朝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人认为、改良行不通,我觉得这一认识对于中华人民国的建立非常重要。

  我曾参加过很多历史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答辩,最集中的一个现象就是,这些身处中学历史教育第一线的中学老师,大都会选择以乡土资源为论文题目,讲如何把当地的历史遗迹融入到正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

  这其实有一个悖论。在新的课程大纲中,素质教育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要让学生有的头脑,独力的思想;而应试教育的存在,又要求学生必须以八股的方式,快速机械化流水线答题。

  以前我看过人民大学附中特级教师的视频。他在视频中说,就高考试卷这点事,他可以分分钟让自己的学生全部学好、掌握好。他的任务是要在高考之外,让学生如何有更高的知识技能。

  我相信附这位老师说的话并不是在。他们有着全国最高的考试研究能力、市最好的高素质学生,当然可以这么做。

  但并不是每个省、每所中学、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要求。这种压力,最后全都要落到中学历史老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