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花香书香 生动的课堂

※发布时间:2018-3-4 16:17: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和同事果淑香乘公交车顺来到大观园西门。当我们走到怡红院时,瞥见院内有不少人,一棵西府海棠树下,身穿“附中”校服的学生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听一位男同学诗句。完毕,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肯定了这首诗的结构,又分析诗句的对仗等,老师后又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这时我才明白他们朗读的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这分明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诗会呀!离开怡红院,当我回望的一刹那,感慨到:花香书香,伴我读诗。

  我“旁听”了这堂课,很有感触:后生可敬可畏!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上,辛苦耕耘的教师们,从来没有停止教学的步伐。教材、教法、课型……的探索与,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绩显著。

  记得54年前,我就读于女二中,马南华老师教我们语文。高二某堂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拿你最喜欢的明信片,挂在教室墙上。第二天作文课,马老师看着三面墙上,用明信片“布置的墙裙”,要求每人从53张明信片中,挑你最欣赏、最想写的一张,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自命题下课交。我观看着每一张明信片,那画面带我畅游了祖国乃至世界的山山水水,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那次我选了一张落日大海上一叶归舟,以“落日归舟”为题写了篇散文。出乎我意料,我的作文被选为范文之一。从此我的志愿就弃医从文了。马老师这堂活泼生动的作文课,不仅让我认识到,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对我后来的作文教改很大。

  1989年接了高一两班语文课,为了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我对学生进行“观察”与“写景状物”能力的训练。作文课让学生到校门口影壁前、果园、教学区、大操场,要求用说字记下观察所得,每处要求150-200字。在说明的基础上,进入记叙文和散文单元教学,用名家经典段落,进行联想思维的训练。运用各种联想与想象对说明中的景进行描写。我以“育英的过去、现在、将来”、“育英,我的母校”、“育英我成长的摇篮”为题,让学生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并请学生配乐朗诵自己的作文。最后各班筛选出优秀作文,搞了年级的配乐朗诵。这次作文教改的尝试,促使又进行了议论文的教学,一直到这届高三毕业。我把这些课堂实录汇集成册,出版了一本《中学生写作序列训练》。此书成为我作文教学的“课本”。

  每当我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进步时,都让我想起在我求学上的师长。仅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献给我尊敬的老师们!文图提供李敏兰

  昨晚,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国家游泳中心隆重举行。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冬残奥会会徽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