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望大唐长安 丝 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已有1400年历史。唐代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
长安作为大唐都城已有1400年历史。唐代长安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繁荣,影响遍及世界。拥有丰富盛唐文化遗存的西安,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必须回望的巍峨。为彰显古都西安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历史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全力推进西安市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6月18日至19日,由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曲江宾馆召开,300多名知名学者参会。
随着国家“一带一”的深入推进,作为古丝绸之起点和“一带一”建设新支点的西安,迎来了繁荣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在致辞中说,长安作为之城,是一部活的史书,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讲述着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今日的西安,迎来了加速奔跑的黄金时代,千年古都呈现出活力之城、希望之城的独特魅力。此次举办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既是让长安对话世界,让世界读懂长安,探寻古都文化根脉,聚智建设大西安的绝佳时机, 也是深入贯彻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教育行动》,主动落实《教育部 陕西省人民开展“一带一”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吸引到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东方馆馆长、片治肯特考古队队长卢湃沙,美国大学杰出教授、印第安纳大学讲席教授科林·艾伦,日本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长气贺泽保规,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林冠群,公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赵雨乐等及港澳台地区300多名学者参加讨论,他们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为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共提交176篇中文论文、4篇英文论文、9篇俄文论文、2篇韩文论文。
18日下午,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分论坛开始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长安与世界对话”展开热烈讨论,并在四个分论坛上热烈讨论,积极交流。
第一分论坛“古都长安与世界古都名城比较”分为三个板块:“古都、管理与展示”“ 古都研究与城市文化建设”与“长安与世界古都城市比较研究”。论坛收录的论文涉及15座古都的历史复原及、开发、利用研究,除解析发掘长安古都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外,还分析了不同区域乃至不同国家的古都的联系与区隔。
第二分论坛“大唐历史成就与中华文明演进”所收录的论文,研究时段上讫隋代,下至五代,研究的地域范围从中央到地方,兼及海外东邻;涵盖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等多个领域。来自的唐史学者们汇集一堂,热烈讨论唐史研究的最新前沿动态,共同探讨了唐朝的历史成就及其与中华文明演进之关系。
第三分论坛“大唐盛世文明与中外文化交流”所收录的论文涉及到唐代文明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从研究径来看,除利用传统的历史考以外,还运用了性别史、图像史等新的学术视角。从研究旨趣来看,既有扎实的文献、研究,也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概括归纳。这些研究向展示了唐代文化的风貌与往昔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突出了唐代文化性的特点。
第四分论坛“一带一”与“大西安建设”,紧密围绕“一带一”与“大西安建设”两个议题展开。关于“一带一”的相关研究论文,不仅研究汉唐时期陆上、海上丝绸之的历史、交通线以及由丝绸之作为媒介所承载的文化交往,也研究丝绸之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所蕴藏的独到价值与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大西安建设”的相关研究论文,侧重于研究历史时期西安市境内的自然、人文变迁,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城市发展的性因素,为今天的“大西安”的建设事业提供了及借鉴。
与会专家认为,西安举行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众多国内外学者集思广益、为“一带一”建设安如何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建言献策,为西安繁荣复兴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其次,陕西是高校大省、学术大省,会议将进一步促进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长安学的繁荣发展,向世界展示古都西安的独特文化魅力与历史内涵。 记者 庞乐梦见杀人不见血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