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恭亲王奕訢:犯颜进谏惹同治帝大怒欲将皇位让给他

※发布时间:2018-1-7 21:57:5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昨天笔者同朋友吃饭,朋友向我询问:晚清期间本可以继承皇位的恭亲王奕訢,在没有继承皇位之后,和当时的同治帝关系如何?要回到这个问题,就要先从清朝的秘密建储制度说起。

  清朝的继位制度自从雍正登基之后,就因为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让雍正帝感慨此后要避免兄弟之间相互倾轧的现象,于是自雍正帝开始,清朝的皇位继承就开始秘密建储。所谓秘密建储,就是指生前选出皇位继承人,然后将旨意写成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匾之后,一份则有自己保存。

  一旦不豫,御前大臣将两份诏书取出,相互印证,并向储君宣示,这样有效的防止了生前立出太子,而其他兄弟却觊觎皇位的情况。有清一代,有四位通过这种制度继承皇位,分别是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

  其实当时道光在立储君之前,曾经在奕詝和奕訢之间左右不定。两人年龄相仿,不存在长君幼君一说;同时奕詝的生母去世的早,奕詝一直由奕訢的生母抚养,两人同吃同住,幼年时形影不离,真的像孪生兄弟一般;而且相比于奕訢幼年的聪明伶俐,奕詝相对来说还显得更为木讷。这两位皇子,确实让道光犹豫不决。

  虽然道光帝最终立了奕詝为帝,但对奕訢却心怀。因此道光帝放在正大匾后面的诏书,不仅有立储的旨意,而且还有对奕訢的安置。诏书写道:“皇六子奕訢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死前指明其中一子为亲王,同时写在秘密建储的诏书之中,这在清朝的历史上都常罕见的。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奕訢虽然最终没有得到皇位,但在道光帝的心中分量之中。要知道,当时被立为亲王的奕訢,不过才17岁而已。

  大位已定之后,这位争储失败的恭亲王奕訢,注定已与皇位无缘。奕詝登基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咸丰了。咸丰帝登基后,奕訢得以重用。以20岁的年龄出任领侍卫内大臣,并且奉旨在军机处行走,进入了皇家的政治中心。

  1861年,咸丰帝因病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临终命自己的独子同治帝登基,并留下顾命八大臣辅政,却将奕訢排挤出了核心。在这之后,奕訢联合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重新夺取了。因为在辛酉中,恭亲王奕訢在期间起到了关键作用。之后,他受封为议政王,和慈安、慈禧共同掌握了清朝的权。等到同治帝载淳亲政之时,奕訢不仅已经参与政事十几年的事情,同时还已被慈禧太后了王爵世袭罔替的最高殊荣。

  首先同治帝亲政之后,迫切需要手中的。而此时清廷的一方面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一方面就在恭王奕訢的手里。其次,恭亲王在同治帝还未亲政之时,就是洋务派的人物。确实做了不少实事,让清廷一度焕发出中兴的气象,然而同治帝虽有中兴之名,当时的朝中大臣却将中兴的主要功劳,归于恭王身上,这当然不能让同治帝高兴。

  1874年,此时的同治帝亲政不久,就想要办一件大事。那就是想要重新修治在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的园。要知道园作为万园之园,修建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时洋务正在进行中,哪有钱财满足的这个胃口呢?于是恭王率领十多重臣,向同治帝上了一道奏章《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劝谏其打消园的念头。

  亲政做的第一件大事,就被恭王无情的驳回,同治帝脸上挂不住了。在朝堂之上,同治帝看完奏章大怒不止,对奕訢说道,这个皇位你来做,怎么样?让恭王哑口无言,唯有叩头谢罪。就在朝堂大怒的当月,同治帝革除恭亲王奕訢世袭罔替的王爵,将其将为郡王。最终在两宫皇太后的干预之下,才重新收回旨意。

  恭亲王对于自己这个侄子,确实也没有办法。同治帝成年之后,曾经多次微服到京城妓院游玩。奕訢向同治帝询问民间,同治帝当然矢口否认有此事。但奕訢却说出了人证,让同治帝无话可说,这也是奕訢不够聪明的地方。

  纵观恭亲王一生,他热衷政治,想要清廷重新焕发出帝国的荣耀,却碰上了擅长的慈禧太后,在宦海中几经沉浮,最终郁郁而终。而奕訢也被很多满汉大臣视为贤王。供职于当时清朝海关的美国人马士甚至认为,如果奕訢不死,还能够清朝很多不幸。而终其一生,也始终被皇家最高中枢所防备,只能在他有限的中,尽力实现着自己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