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学子论文:妈祖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发布时间:2018-3-26 17:06: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妈祖最初产生于“海上”,是我国历代唯一认可的一种民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信众。在扬神抑人的社会里,妈祖文化所体现的是社会大众避灾、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妈祖文化多元化的,其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演进,新时期的妈祖文化突显出新的社会整合功能。总体来说,从古到今,妈祖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中整合,在整合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妈祖文化的产生、过程及特点的分析,探讨其整合功能及特征。

  关于“文化”的定义,中外学者、辞书典籍的诠释林林总总,“时至今日,世界上出现的文化定义大约有300种之多”。[1]从古至今研究文化现象者不计其数,在文化主张上也是大相径庭。而“”一词最早则应用于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具有“扩散”、“传递”和“漫流”的意义。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中最先将“”一词应用于文化现象研究,将其解释为“迁徙”、“暗示”和“分布”。对于文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的特性就在于为一定的社会群体所共有,而文化共享的渠道就是。文化是产物,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文化便可理解为文化元素或文化因子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从一个群体传递到另一个群体,以中心地为核心向周围扩散的文化互动现象。文化有多种方式,迁移扩散便是文化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妈祖的是移民来台开始的,海峡的移民史正是妈祖的史。因此,欲考察妈祖文化的政治功能,必须先探讨妈祖随移民来台的情形。

  早期分灵妈祖之所以被称为“开台妈祖”,是因为其起源多与移民开发宝岛紧密关联。据相关数据显示:“自分香来台后之妈祖分灵之多,已超过二千多宫”。[2]明清时期妈祖向的途径:

  首先是的途径。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明代妈祖文化的发展。郑和“舟师”七下西洋从表面上看是明代海外交通史上的伟大盛事,但实质上却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茫茫大海,浩渺无际,用“飓风黑雨,晦冥暗惨,交作,洪涛巨浪,摧山倒岳”来描述航海中的实不为过。郑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除了与已经掌握的世界一流的造船术、航海术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的力量和依托。郑和把妈祖作为团结的纽带,形成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统率“舟师”不同的官兵、船工,克服困难和,去完成“奉使”下西洋的。同时也正是依托这样一种和,使他能与所到建立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这使海洋文化在早期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它所形成的社会心理一直延绵并影响后人。这一也被众多学者称之为“海权”与“神权”的完美结合。

  郑和“舟师”七下西洋过程中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留居。成功大学历史系石万寿教授在所著《的妈祖》中写到:“现界各地有妈祖庙近4000座,信众达2亿人之多。岛就有大小妈祖庙1000多座,信众1600多万人”。[3]到了清代,则形成了与民间共举的局面。最高者因应及地方的要求及自身的需要,曾先后给妈祖(天妃)钦定过多个不同的“水府”护佑神角色。在历代对妈祖的赐封中,清代赐封达15次之多。不但如此,在清廷祭祀诸神中,只有天妃最经常得到朝廷的谥号,迨到咸丰七年,天妃的谥号长达64字,全文如下:“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潭覃海宇恬波宜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这也是其它诸神所不能比拟的。由于妈祖被者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妈祖广及全国很多地区。清代除在漕运、出使、解旱等方面继续发挥妈祖的“护佑”作用外,还十分重视借助妈祖灵威开展其海上的军事活动,特别是对、澎湖的军事活动。曾经流传于清代所创立的50余座妈祖庙中,有13座妈祖在清对台的军事行动中显灵神迹。[4]妈祖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民间,得到了历代朝廷的大力支持。不仅在沿海地区和大小港埠,广为修建“妈祖”,每年还要举行国祭大典,并派专员到各地民间参加地方的祭祀活动,帝王们提倡,人民群众自然也跟随。然而透过现象究其本质,历代朝廷之所以如此推崇妈祖,正是因为这种正好迎合了阶级发展海上贸易,安定,抵御外侵的政治需要。

  其次是通过福建移民来台途径。妈祖源于福建莆田,而历史上来的移民中闽人居多。沿海汉族移民移居开发宝岛,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上的原因,闽地人多地少,土地的人口负荷过重。与家乡仅一水之隔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合耕作,在封建制度下,广大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一是政治上的原因,1644年—1735年,清顺治至雍正末年,为郑成功军事集团与的联系,清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粒米不许越疆”,闽人迁台受阻。尽管如此,仍然不了这种自发形成的民间草根力量。尤其在清代迁界令下达之后,沿海失业破产严重,加之苛捐杂税十分繁重,政治,,反而加剧了移民的热潮。在,封建制度尚未完全移入,人们在那里可以开垦土地,封建还可逃入深山,进入“番地”,以谋和发展。这些移民大多属于非法,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海峡,稍有不慎或运气不佳,就有触礁倾覆的。在原始的海通工具条件下,闽人在登船渡海时,无不忐忑不安,心怀恐惧。这时,妈祖往往成为他们赖以求助的神明,作为寄托漂洋过海。安全抵达后,为了妈祖,便在各自落脚的地方妈祖,而后财富渐充裕,方始建庙之。在开发的过程中,自然和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每前进一步均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拓台先民很需要某种的慰藉和寄托,更企盼借助某种的力量给自己以,妈祖便伴随着他们的足迹传遍。于是在海峡两岸及其周边地区就形成了一个“妈祖圈”,它凝聚的是社会对社会文化的向。

  (一)举办特色活动,妈祖文化。“三月疯妈祖”是民间一大特色,而大甲妈祖进香活动更是其中的一个。数十万人的队伍在星月下赶,驰名于世。台中县自1999年开始举办“大甲妈祖文化节”,就是希望让民俗艺术代代传承,让它完全融入常民生活之中,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台中县亦希望借助妈祖文化节这一地方特色,让台中县传统而有趣的民俗活动与休闲旅游观光相结合,带动台中县的文化经济产业,开创全民经济利益。

  全球化。近几年来,各县市源自小区总体营造的策略,争相举办文化节活动,试图通过举办文化节来表达地方重视“文化”的想法,并强调一乡镇一特色。台中县以将大甲妈祖文化节全球化为活动目标,并将此列为县本年度的旗舰计划之一,通过扩大活动规模以及实施整合性营销策略,使原本单纯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主办单位的刻意包装下拥有全球化特色。台中县为了将文化节活动推向全球,一再将活动内容丰富扩大,希望通过举办文化节活动,将妈祖文化推广到全球性的文化层次,创造“法国的亚维侬艺术文化节”传奇。

  文化化。妈祖产生于民间,历经千年而不衰,发展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活跃的“活态文化”。作为“活态文化”的妈祖,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一些程序化的行为,在祭典和进香的整个过程中,妈祖祖祠已经成为人类学家所说的“寓意丰富的纽带象征,它们将与被领导者、高贵者与低贱者维系在一起,共同生活于这个社会世界之中”。[5]在祭典过程中,人们等级之间、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消失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认同的关系凸显了。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团结”,而且在“建立一种绵绵不断,一种”。[6]作为民间,它是分散的,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信众,并形成各有特色的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却又有着大致相同的模式。大甲妈祖文化节活动在加强文化深度方面,台中县提供教育部新传团队、全国比赛绩优表演艺术团队等团队加入进香阵容,大大提升了大甲妈祖绕境进香阵头的内涵与水平。

  产业化。从2007年台中县大甲妈祖文化节的活动目标来看,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推动台中县文化观光之发展是本次活动的头等目标。将妈祖庙打造成观光型妈祖庙的特色,一方面可带动地方上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让妈祖的历史文化因信众的频繁接触而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根据台中县建设局针对2003年3月29日至4月5日以及4月13日当天对镇澜宫周边的糕饼、餐饮及手工艺品等商家所做的“2003台中县大甲妈祖文化节活动”效益分析显示:

  虽然以上数据不比学术调查步骤之严谨,但至少可以看出在大甲妈祖文化节期间,大甲妈祖庙周边的传统地方产业收益之可观。

  年轻化。在众人印象中,似乎参加进香活动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是根据台中县委托静宜大学观光系所做的2003大甲妈祖文化节调查报告显示,在样本中82%的受访者年龄集中于18岁至45岁,这表明,参加文化节活动中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历年文化节都将寄望于年轻活力的加入,以教师与学生的认同为营造目标。希望邀请全县学子一同参与,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意义在校园生根。

  (二)推广公益事业,妈祖文化。人们之所以妈祖,是因为“善”与“奉献”是这种的内核。凭借民间团体拥有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具有集合群众力量的特点,妈祖所推动的慈善事业,主要是以妈祖宫庙作为施行的单位。以大甲镇澜宫为例,对于信众所募捐的,除运用在宫庙事务、祭祀活动之外,也秉承妈祖的,积极地运用在推行慈善公益事业上,大甲镇澜宫的旨就印证了这一点。

  “本宫依照天上圣母‘恩同四海’宏旨,妈祖慈悲,将平日各地信徒所捐助的香油款樽节俭用移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如:贫民救济、急难慰助、体育活动、助学金、文化建设等社会慈善工作莫不尽力。”[7]

  传说中,妈祖“庇民”的故事很多,具有扶危济弱、消灾解厄乃至御敌护国的神威,她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妈祖宫庙亦秉承此,施善内容相当广泛:教育方面,提供、助学金励在校优秀学生、为辖内各级学校提供活动经费等;生活方面,济老扶贫、急难慰助;文化方面,举办花灯展及各项民俗才艺活动以及在镇澜大楼内专门设置、小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妈祖宫庙以发扬妈祖济世救民为旨,以关怀社会百姓为己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民间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来,将妈祖根植于每一位信徒心中。

  (一)事务。大甲镇是中部地区的民间重镇。每年农历三月举行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已成为全台一年一度的教盛事,因此大甲镇澜宫董事长一职就很自然地被赋予了许多资源和,这一职位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台中县在政治上分红、黑两派,1999年,两派人马在镇澜宫董监事四年一次的改选的过程争执不下,时任台中县且隶属于黑派的颜清标参选,不但顺利当选而且打破了非大甲、外埔、后里、大安等地的人才能参选的。

  颜清标本是一个颇有争议性的人物,尽管如此却也无法阻拦他一从县议员选到县,甚至后来转战中央参选时,也是高票当选。颜清标掌握着庞大的地方派系,可以说由他担任大甲镇澜宫董事长不乏政治考虑。董事长颜清标在地方所扮演的角色,在奠定大甲镇澜宫在全省各妈祖庙中的地位中发挥了促进的作用。

  政治人物往往是地方上的,所以唯有与地方一致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以美国为例,总统罗斯福是圣公会派、杜鲁门、克林顿是浸礼派、里根是长老派……妈祖在政治人物的心目当中当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2000年的总统为例,1999年的妈祖进香绕境活动中,四组总统候选人陈、、宋楚瑜及许信良纷纷赶至台中参加这场教盛会,庙方为了避免尴尬场面,还费了一番心思:由进行恭请入轿安座仪式,由宋楚瑜点燃起驾炮,让陈参加妈祖文化之夜,许信良则参与散香参拜。很明显,四位总统候选人都想借助的力量,增加出镜率以争取众多妈祖信徒的选票;也正是因为政治人物的参与,大大提升了大甲镇澜宫的率,真可谓是“双赢”。

  政治人物争相做妈祖“代言人”足以说明妈祖在社会的重要性,他们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证明他们在社会各阶层中都能造成影响,从而吸引的注意。然而,妈祖在逐步扩展到政治层面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因为妈祖文化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信众的有效运作,只有当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而有效运作时,利用妈祖文化的主体功能来影响选举才有可能实现。

  (二)国家政治上的维和功能。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妈祖作为“海上和平”在新时期具有“和平使者”的作用。在目前两岸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各异的情况下,在文化交流中最容易引起思想共鸣的还是民间文化。1989年5月6日,200余名冲破的,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妈祖祖庙;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巡游103天,驻跸36个宫庙,接受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在岛内引进了巨大反响。2002年7月25日,妈祖金身直航澎湖,万人朝拜,其情景使人热泪盈眶。2004年10月21日早上8点,湄洲妈祖金身从莆田市湄洲岛妈祖祖庙起驾,在54位护驾团的陪同下,从长乐国际机场乘飞机飞往澳门,参加第二届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2005年,和宋楚瑜先生分别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神昭海表”和“圣德配天”。除此之外,在每年的妈祖诞辰日,许多信众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携带各种祭品来湄洲祖庙祭祀。据统计,自1979年到1987年,台胞到湄洲进香的有115批、434人,请走63尊妈祖神像;1987年1月直6月,有42批、128人。[8]除了成千上万的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巡游,接受信徒的膜拜。

  随着的深入发展,两岸间的三通呼声日益高涨,“官不通民通,民通以妈祖为先”的局面打破了的。而且随着两岸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活跃,妈祖信徒“拜妈祖、怀故乡”的强烈感情有人再度,汇聚为一股激流推动着两岸民间文化的往来。妈祖文化作为连接中华情节的重要载体,拉近了两岸的距离,增进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妈祖作为人最普遍的神明,着两岸人民,着海峡两岸隔不断的情缘。(作者单位:大学新闻与学院04级电视新闻学专业)

  【2】整编委员会.全国佛刹道观总览(天上圣母专辑)[M].:桦林出版社,1987.

  【4】朱天顺.清代以后妈祖的主要历史条件[A].肖一平,林云森,杨德金.妈祖研究资料汇编[C].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8】周世跃.「妈祖现象」的文化考察[A]林文豪.学人论妈祖[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6—85.

  www.k6c8j.cn www.81pdp8.cn 特价团 智童教育 德国塔诺五金

关键词:政治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