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文章内容

2021文艺评论:新方位上的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2-3-15 13:19:44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历史与未来在2021年交汇,注定在时光的年轮上镌刻下极其特殊而深刻的印记。而对于中国文艺评论而言,当后来的人们需要回望和重新审视他们的来时,2021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也必将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鲜明刻度、一个值得铭记的坐标。

  托尔斯泰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2021年,中国迎来百年华诞,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时间节点,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下的百年文艺以及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无疑是本年度中国文艺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论家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高度彰显。围绕“学习贯彻习总‘七一’重要讲话”“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党的领导与百年文艺”“百年新文艺与当代城市文化”等主题,文艺评论界展开广泛研讨,以纵深而广阔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壮丽斑斓的百年文艺画卷中提炼历久弥新、值得资鉴的历史和时代价值。铁凝的《以史明志,吹响新征程的嘹亮号角》、李屹的《党领导文艺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王蒙的《文学里的党史和党史里的文学》、夏潮的《党领导文艺评论的历史》、张炯的《中国与百年文艺理论》、董学文的《中国百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陆贵山的《文艺观念的历史性创新——重温文艺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毛时安的《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张福贵的《百年党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等,将百年文艺置于历史长河、文明演进、时代风云与变迁之中,梳理脉络、揭橥规律、明确方向,展现出鲜明的历史主动和守正创新的正大气象。

  百年时空交织、风云激荡,其中那些穿越历史烟尘依然熠熠生辉的经典、彪炳史册的名字以及其中所涵括的理论精髓,仍然需要重温和思考,方能读懂和接续。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文艺理论评论界以各种方式,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回顾鲁迅的思想和成就,重温鲁迅理想的烛照和鲁迅的时代。围绕“建党百年与红色文艺经典”,炜熠的《时代和人民新的红色文艺经典》 、的《社会主义目标与百年“红色经典”的文化价值》和一批关于文学、戏剧、美术、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等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度评论,力求在对经典作品的重读解析中确立其当下的价值和未来的向度。

  聚焦“典型”理论进入中国百年,王一川的《“典型”在现代中国的百年旅行——外来理论本土化的范例》等对“典型”这一中国文艺理论评论体系中的核心范畴进行反思,以期对当代中国文论及其对古典传统的传承作新的建构;高建平的《他律、介入、为民——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历程》等,在对话交融中寻求在新的时代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径。

  2021年12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总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作为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献,在文艺评论界掀起了学习研究贯彻落实的热潮。实践充分证明,习总所指出的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不仅是中国文艺的唯一正确道,也是中国文艺评论的必由之。

  一个时代的文艺评论,其和功能首先是抉发和阐释这个时代文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因而必须具备面向时代、引领时代的敏锐眼光和判断能力。2021年,聚焦体现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展现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文艺现象和文艺实践,文艺评论界热点、直抵现场,从作品出发,展开了具有理论深度和价值引导力的评论,如对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中国历史展览馆美术作品、央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特别节目等的思想性内涵、创新艺术形式和审美风格的全面探讨,引发社会共鸣。在舞台艺术领域,针对京剧《李大钊》、歌剧《红船》、昆剧《瞿秋白》、话剧《谷文昌》《遥》《红旗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川剧《江姐》、越剧《核桃树之恋》、评书《话说党史》、杂技剧《战上海》等一批建党百年集中展示的优秀作品,着重从其深耕中国叙事、彰显时代特色、探索民族化风格等视角切入,形成了评论集聚效应。

  这一年,文艺评论对影视领域的一批重点作品给予了高度关注。针对《长津湖》《守岛人》等影片,文艺评论或聚焦“新主流”概念,或探讨题材“年轻态”拓展,或分析新媒介,对中国电影植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用光影讲好中国故事给予了展望。而对不同题材类型的电视剧创作,无论是重大历史题材《年代》《跨过鸭绿江》,还是现实题材《山海情》《在一起》《功勋》等,文艺评论对其中高扬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富深度与层次的主流审美风格和典型人物以及作品的“破圈”现象进行了立体深入的解读。文艺评论与观众一道,回应时代、阅读生活,分享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和观点,以在场的姿态和艺术的自觉为我们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开阔了视野。

  习总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这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7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党政群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出台关于文艺评论的专门指导性文件,凸显了文艺评论的地位和作用,无疑也标志着文艺评论迎来了重要的时代契机,发展图景更加明朗。如何将“蓝图规划”转变为“现实画卷”?各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中国文联制订印发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艺术研究院、各地宣传文化部门等分别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中国评协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重点评论、品牌活动、人才培训和阵地建设,首次举办了“文艺两新”锦江论坛、文艺评论人才领军班等,努力培养造就文艺评论新力量。

  “每一种评论必须同时也是一种评论之评论。”立足新方位,文艺评论何为?文艺评论开始了提问,以“评论之评论”就当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展开探讨,如举行“的历史意识”“如何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等研讨会,相关学术期刊开设“新文艺评论大家谈”专栏等,重新思考“评论”对于文艺评论本身的意义。针对《意见》中明确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李屹的《学习贯彻习总文艺评论重要论述和批示加强改进文联系统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仲呈祥的《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傅道彬的《新生代文艺的“缺席”与“在场”》、张德祥的《别绕!文艺评论当开门见山》、王廷信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等,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具体实践相结合,重估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价值,“文质兼美”的评论文风,从而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话语体系。

  面对文艺领域的新变化、新挑战、新课题,文艺评论迫切需要探索建立拥有广泛群众性和强大引导力的新样式、新话语、新业态,这在本质上事关文艺评论的可持续发展。本年度,一个源于科幻小说的时髦新词“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未来即当下”,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短视频、微短剧等新文艺现象无疑是年度文艺评论的热点内容和前沿话题。而尹鸿的《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体系的重构》、李明泉的《互联网催生文艺评论表达与创新》、胡疆锋的《作为事件的网络文艺与新文艺评论的再出发》等,则对互联网语境下文艺评论的思维方式、表达手段、引领功能进行分析,以期有效引导这股新生力量,提升评论专业性权威性,造就文艺评论多元共生的良好生态。

  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傅谨的《文艺评论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向云驹的《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繁荣文艺更加重要的》、徐粤春的《聚焦“的工作”,汇聚新时代文艺评论强大力量》、胡一峰的《审美治理与增量变革——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功能拓展》等从评论工作的实践操作层面,对《意见》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深度解读,强调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使得我们在对中国文艺评论事业的整体考量与中国特色的深刻认识上,把握更为准确,视野更为广阔,理解也更为全面。

  习总指出,文艺要的就是。文艺越是纷繁复杂、乱花迷眼,越需要文艺评论这把利器、这剂良药,越敢怒敢批、威武不屈的“”。《意见》中再次强调“‘’”,“真善美、假恶丑,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中国文联、中国评协举办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也回应《意见》要求,首次将短评纳入评选范围,增强评论的针对性、当下性。各类纷纷推出“”类专题专栏,如中国文联的“文艺观察”、中国评协的“艺见”平台以及《中国文艺评论》的“争鸣”等,强化与创作之间的对话功能,一大批火药味浓、辣味足的短评、快评、微评涌现,展现出战斗力与力兼具、性与建设性相融的鲜明姿态。

  正如鲁迅所说,家理应成为“有害的”文艺的“铁栅”。2021年,针对流量至上、“饭圈”文化乱象,理论评论工作者从艺术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青少年文化等学科视角召开研讨,以严肃科学、的态度,从学理层面深入解读“饭圈”文化的产生机理和严重危害,探讨治理方向。针对娱乐圈集中出现美丑不分的畸形审美,《》刊发系列评论,《日报》推出署名“关铭闻”的深度评论,《中国艺术报》推出“塑造新时代审美风尚”与“艺道馨声”曲艺行风建设专栏等,回应社会关切,助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立破并举,破是手段,立是根本。这一年,在抵制畸形审美的整体氛围中,文艺评论着力以中华美学为旨归,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特质”等主题,关注“国潮”现象、文化综艺等,在坚守人民立场的审美本质中自觉探索文艺评论的民族化时代化特色,推动正确历史观、价值观、文艺观、审美观的构建,在重塑“”的努力中进一步彰显文艺评论者的赤忱、专业和。

  文艺评论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往往是以“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的言说方式,在浩如烟海的文中元节出生的人艺作品和现象中、甄别、挑选,然后把心血和地交付给读者、观众,留存给时间和历史。2021年,文艺评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极深研几、力耕不欺,2022年也将继续携朝气和锐气、以与担当落笔新的章节。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