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文章内容

教育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6-5-9 17:31: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如今,崇尚教育的家长仍不在少数,特别是当孩子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时候,父母容易冲动、发火,即使不打孩子,骂孩子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专家认为,孩子很难教育出好孩子,它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继而对生活和学习以及人际交往造成负面影响。

  曹德的儿子12岁,生性好动,喜欢用搞怪的表情和动作模仿别人的走姿势,在家里儿子喜欢翻箱倒柜,在学校儿子喜欢上课说话。每当儿子把家具翻倒或摔坏时,就会被曹德痛打一顿。起初所产生的效果很明显,儿子有一段时间“乖”了很多。但之后,儿子又调皮起来,曹德认为“能让儿子变乖”,所以经常犯错的儿子

  慢慢地,儿子的性格变得很怪异,时而沉默不语,时而巧舌如簧,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啼笑皆非,这样就让曹德更加讨厌儿子,儿子的童年也充满了忧郁:

  打孩子有时候很能让家长解气,但却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使孩子产生心理偏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亲经常打女儿,会使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容易在青春期出现早恋现象,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使儿子产生强烈的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缺少男子汉气概,或者、幼稚;而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弱、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孩子新的心理问题。

  教育给许多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父母也认识到了打孩子的危害。所以,他们改变了教育方式,不能“打”就“骂”。通常而言,父亲热衷于打孩子,母亲习惯于骂孩子。

  雪妮的姨妈带着表弟来她家里过暑假了,雪妮十分开心。雪妮和表弟一起玩耍的机会并不多,这一次他们决心玩个痛快。

  一天,雪妮和表弟玩得忘乎所以,他们从大厅的沙发上跑到厨房,又从厨房跑到卫生间,光着脚在卫生间玩水,之后跑到卧室,跳到了床上,刚换上的洁白的床单立即被两双脏兮兮的脚弄得一塌糊涂。

  中午,妈妈回家后发现了这个场景,差点被气晕了。她叫雪妮到房间,没好气地骂道:“你简直是个废物,你没有长眼睛吗?脚那么脏,还跑到床上去。下次你再这样胡闹,看我怎么你。”雪妮像泄了气的皮球,失落地坐在沙发上。

  这只是雪妮印象最深的一次挨骂,平常妈妈也三天两头骂她。渐渐的,雪妮活泼的性格被孤僻、寡言的性格所取代,她变得闷闷不乐,不喜欢做游戏,也不喜欢和小朋友来往了。

  孩子小,不懂事,难免做出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如果父母不能宽容孩子的,经常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起来。被父母骂惯了的孩子,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会降低,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对孩子非打即骂,使孩子不再愿意与父母亲近,他们对父母存在恐惧心理,害怕一不小心犯了错就遭到父母的。于是他们对父母说的话表面上非常服从,但内心中却怀有极度的不满。在这种“绝对服从”和“极度不满”的矛盾之中,孩子的心理和性格会被无情扭曲。

  只会使孩子在父母面前学乖,并非改正错误,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不存在打的后,孩子就会继续使坏。专家父母要让孩子从内心J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让孩子产生“如果我怎么怎么了,爸爸就会打我……”之类的恐惧心理,只是让孩子学会了如何逃避惩罚,但却让他了分辨的能力。

  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对孩子的个性造成压抑,会给孩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会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的方法,学会了打架骂人的经验,从而染上行为的习惯。

  教育孩子,不能只针对事件的结果,关键是针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态度。、惩罚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减轻惩罚。如果孩子总是考虑父母惩罚自己的方式、轻重,他就不去关心事件本身的问题,从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训和经验就少。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好心态,父母们应该杜绝孩子的教育方式。

  重要提示:

  幼儿园的南老师是一个致力于婴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公益平台。主要为广大家长提供各种育儿、早教知识以及各类早教资料分享。学习育儿知识、获取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