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治论文> 文章内容

只有理论自信才能建立制度自信” 首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终身荣誉”出炉

※发布时间:2018-2-6 14:15: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9月8日,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会上,首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终身荣誉”出炉,倪大奇、辛敬良、叶敦平、唐培吉、卢娟、许福闳、董孟华、王世根、夏禹龙、获。

  今年已85岁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许福闳说,“这个荣誉是给集体的,是给我们的老师、给曾经共同奋斗的同辈等的。他们中有的已经走了。”长期积极投入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建设工作的许福闳,始终力求用理论回答现实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受到学生的欢迎。他曾将自己的思考汇聚为一篇文章《引导当代大学生读好理论和生活两部教科书》。在这篇早在30年前就发表的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要价值的观点: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既要读好理论教科书,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感性经验的积累与,即读好生活教科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强调:“既要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要给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方解释现实。”

  东华大学教授董孟华在近40年间,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任课。她同样认为,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始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既“力求把握马列主义的实质”,也“力求摸透、抓准学生的思想实际”。由她主编、9名教师参加编写的专著《回响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思考》自1992年出版后,广受学生欢迎,并获得了市级优秀著作。

  在百度贴吧里,可以见到有网友发出这样的帖子:“叶敦平主编(社政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求购”帖子中所提到的主编就是“终身荣誉”的又一位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敦平。

  可能更令发帖网友未曾想到的是,该书竟是我国后第一批自主研发思政课教材的再版。“”后,高校教学秩序逐渐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也得以恢复并得到发展。而开展学科建设,首当其冲的是编写出这些课程的教材。1978年,国家教委组织召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叶敦平作为上海委派的高校教师代表之一参加了会议,提出关于编写教材的若干思与,得到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和的肯定。此后,他与其他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如今,叶敦平“在上海市及全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重要贡献和较大影响,是该领域中的老前辈、同行的资深专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夏禹龙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一等、上海市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一等,但这位“拿拿到手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在后才真正迎来自己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1979年,他去武汉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史研讨会。会后,与同为上海代表的刘吉、冯之浚、张念椿同坐长江轮顺流而下回上海。4人由此结缘,在轮船上写了一篇文章谈论中国科技史,了合作研写长达十年之久的一段学术佳话。此后,夏禹龙不仅取得众多理论,还多次为上海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如今,他依然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的问题。他提出,当今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注重基础理论,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科技的创新,更要注重制度创新,而只有理论自信才能建立制度自信,树立远大理想。

  展望未来,复旦大学教授倪大奇说了8个字,“不忘初心,到底”。多年来,他始终关心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动态。他认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方兴未艾,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上。他幽默地说,“生活越来越充实,感到自己越来越年轻,要仍未用完的使用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的卢娟教授是十位获者中的另一位女性。1980年,她为大学生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没想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马哲教材,却带了《评现代哲学》,要求卢娟讲。她一边满足学生的要求,一边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问题:教材“千孔一面”、教师讲授简单,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她听到了学生要求变革的呼声,痛下决心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讲得丰富鲜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2016年上海市育才获得者杜成宪这样评价:“卢娟老师是我读硕士时的政治课老师,我们很认可她不回避问题,不讲套话。”多年来,卢娟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6点: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可接受性,首先需教育者自身进行观念和思维方式变革;研读经典;拓宽视野,让“源”与“流”融进教学过程;以方为中介缩短学生与理论的距离;心灵沟通,关爱学生成长;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是搞好教学的关键。这些对于当前改进思政课教学仍具指导意义。

  会上,还公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国情调研专项资助的获名单。据悉,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项支持计划由社会资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开展。作为上海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出的一大创新举措,该计划旨在通过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发展计划”和“专项资助计划”等,大力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等。